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题:逐梦西部天地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扫描
新华社记者耿辉凰、杨欣、姚友明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路在脚下,心是火炬,建功立业大志不移……”当主题歌《到西部去》的激昂节奏响起,总会让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心潮澎湃。
眼下,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正在全国各地火热招募中。过去20年间,一批批西部计划志愿者,走出校门,奔向西部,深入基层,逐梦前行。他们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成为当代青年投身到基层和人民中建功立业的生动写照。
3月23日,唐信与陕西省合阳县坊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一起观摩“天宫课堂”。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立大志,转道西进献青春
春日暖阳当空,棉田一望无际。在*双河市,22岁的呙钱林正在田间查看苗情。在重庆长大、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毕业的呙钱林,到*后才第一次看到成片的棉花地。过去10个月来,呙钱林经历40摄氏度高温下采摘棉花、零下20摄氏度时查看棉花备种,逐渐成为当地棉农眼中的“半个棉花专家”。
在贵州省思南县双塘街道丽景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大学生志愿者给孩子们上音乐课(年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实施的一项青年人才工程。据共青团中央公布数据,自年启动以来,西部计划累计已招募41万名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投入全国多个县(市区旗)基层服务。今年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实施规模继续保持2万人,地方项目预计实施规模超过3万人。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一批批大学生选择参加西部计划的简朴初心。两年前,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员李莎,在返回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东升村支教学校途中,因交通事故罹难。如今,东升村孩子们还心心念念这位支教老师,还记得她说的话:“我理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看似渺小却足够坚定的力量。”
4月30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王彪在备课。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奉献的青春最动人。从下定决心,到适应基层,西部计划志愿者走出校门后,需要经历自然环境、饮食习惯等众多考验。
去年8月初,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王彪来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支教。青藏高原的气候让在河北唐山出生长大的王彪有些“扛不住”。“这里特别干,特别冷,气温经常到零下20摄氏度;海拔超过米,高原反应让人彻夜难眠。”如今王彪逐渐学会在地上泼水,尽可能湿润空气,习惯羽绒服外面再披上厚厚大衣,“看着满眼求知欲的孩子,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截至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累计多名志愿者参加西部计划,服务青海。共青团青海省委副书记蔺琳介绍,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为青藏高原公共服务队伍注入“青春血液”,为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青春动力”,为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架起“青春桥梁”,让青春之光闪耀在青藏高原。
4月20日,在青海省玉树市第三民族中学,曾承琪在给学生上课。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做实事,建功育人共发展
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大歹村34岁的苗族妇女潘爱松,在志愿者主持的夜校里,学会了提笔写出自己的名字。尽管字迹歪斜,但令她格外自豪。从5年前开始,共青团贵州省委号召在深度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起数百所“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从教写名字,到读常用汉字,再到简单计算,“90后”王健强参加西部计划,曾在大歹村夜校教课近3年,“‘扫盲’能改变村民传统观念,再辛苦也值得。”
基础教育成为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的主阵地。“老师,我怎么样才能考上复旦大学?”这是青海省玉树市第三民族中学初二学生代青白玛,在一次课间向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员曾承琪提出的问题。
负责学校5个班级生物课的曾承琪回答:“脚踏实地、打好基础、坚定目标、保持信心,这是我的秘诀。”他还结合实际调整教学方法,比如课堂举例时,更多用高原上孩子们熟悉的青稞、鼠兔,“希望能给孩子多埋下些希望的种子”。
4月27日,呙钱林(左)在*双河市的田间查看小麦长势。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作为西部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已先后从全国余所高校公开招募2万多名志愿者,前往中西部约所县乡中小学校支教。
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胸怀理想、默默奉献的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服务于当地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生态保护等领域,奋斗锤炼本领,磨砺增长才干。
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李亚玲,眼下正在*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皮山农场服务。一次,李亚玲接待一位单亲妈妈前来她的孩子在读高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想给孩子治病但家里没钱。
掌握情况后,李亚玲和同事随即翻阅大病救助等文件,寻找*策依据,帮助这位母亲争取到治疗费用,“在基层遇到的问题林林总总,把群众问题摸清,把惠民*策落实,就是在做实事、做好事”。
熟悉基层,读懂中国。在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茅坡村两年驻村服务期间,西部计划志愿者*鹏举成功调解村民纠纷30余次。“村民诉求多元,纠纷牵扯面广,刚开始就像团乱麻,无处下手。”*鹏举跟着村支书学,慢慢积累,到最后他也能单独上阵,村民有问题都主动找他,“参与基层实践,就像在阅读一本‘无字之书’,在村里才能学得深、悟得透”。
5月1日,西部计划志愿者车佳桃(左)在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镇丙溪村活动室接待村民咨询产业发展问题。新华社发(胡攀学摄)
深扎根,无私奉献显担当
陕西省合阳县坊镇中心小学位于渭北*土高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计划志愿者唐信来学校支教后,他的宿舍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外教室”。“孩子们课余时间总喜欢来我宿舍,问我从哪儿来,大学是什么样。”
细心的唐信了解到,这些孩子父母多在外地打工,缺乏陪伴,渴望沟通。为此他专门把宿舍重新布置:漫画书、作文书摆满了书架,显微镜等实验器材摆上书桌,墙角小黑板每日更新“思考题”,“平均每天都有30多个孩子过来读书,畅聊未来”。
用奉献成就自我,用奉献影响社会。西部计划志愿者们深耕基层,与群众结下深厚感情,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
年大学毕业参加西部计划,汲长祥来到*生产医院图木舒克院区,成为当时院区唯一的男护士。服务期满后,他选择留下,一待就是10年,现在平均每年协助做手术四五百台,“留在*,就要用心热爱、用情坚守”。
这是贵州省望谟县天马山下的“支教林”(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欣摄
据统计,近5年西部计划招募的志愿者中,共有7多人选择留在*(含兵团)、西藏扎根,约占两地服务期满志愿者数量的35%。这些深耕基层的青年志愿者,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风貌和担当的典型代表。
向下扎根、向阳生长。自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累计有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奔赴*、西藏、云南等西部一线。学校*委副书记马建辉介绍,通过组建西部计划青年讲师团,用志愿者服务的真实故事,吸引一大批毕业生厚植理想情怀,将青春奋斗融入*和人民事业中,“近年来,报名西部计划的学生数量持续增长”。
在贵州南部的望谟县天马山下,“支教林”郁郁葱葱。来自江西师范大学的支教志愿者,每一届服务期满时都会种下一棵树。20年间,20棵树,见证着跨越千里的支教情谊。
每次看到从江西师大过来支教的志愿者,望谟县团委书记王浩总会想起15年前支教老师给自己耐心答疑的场景,“一批批志愿者更换,一批批山里娃成长,这就是西部计划志愿精神给山区基层扎下的根,传承的果”。(参与记者:欧甸丘、李劲峰、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