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援疆驻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工作队组织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一批又一批中组部计划内及柔性援疆医生相继奔赴师市。年4月,东莞医生祁树浩作为中组部第十一批医疗援疆干部人才来到第医院工作。他不遗余力地推动当地医疗建设,成功引入包括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等20多项先进医疗技术,挽救了多名濒危患者的生命。祁树浩还积极实施“传帮带”工作,通过建立“莞图消化内镜专科联盟”,医院成功创建“消化内科临床重点专科”,实现了重点专科零的突破,为当地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医疗服务。祁树浩接受采访带头引入20多项新技术重点专科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我们要尽量把每个重点部位的影像记录上去,包括食管、胃底、胃体……”近日,医院消化科,来自广医院(医院)消化内科的主治中医师祁树浩博士正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消化内镜诊断教学。“刚到这里的时候,医院的消化内镜技术还是比较薄弱的,而内镜检查在广东其实是很常见的。”祁树浩向记者介绍,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息肉、胰腺炎等疾病是当地消化内科的常见多发病。去年3月祁树浩来到图木舒克市后,他开始给当地医生培训、上课,规范当地消化内科诊断操作流程,提高当地医疗水平。在援疆的一年多时间里,祁树医院引入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十二指肠球部出血组织胶注入术、内镜下早癌筛查、小肠CTE开展等20多项新技术和新项目,这些技术首次在图木舒克市成功应用,挽救了多名濒危患者的生命。祁树浩(中)和消化科团队合影。今年4月,一名两岁幼儿不慎吞咽一枚大磁石被紧急医院,当时家属试图用火龙果通便排出失败后,磁石卡顿在升结肠处,可能进一步引发潜在的肠道梗阻,情况十分危急。通过综合评估后,祁树浩计划为患者施行内镜下无创手术取石,但是患儿年龄只有2岁,常规的肠镜直径太大,无法应用在幼儿身上。他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较细的胃镜进入结肠取出异物。当时这名儿童吃了火龙果,导致胃镜进入肠道后被红色果渣覆盖,视野比较差,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结肠穿孔,祁树浩凭借经验巧妙运用取石篮网包裹磁石,成功将磁石取出,确保了患者的肠道安全。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祁树浩发现当地肝病患者众多,但规范治疗资源有限。为此,他建立了丙型肝炎规范化诊疗中心和临床治愈点,旨在彻底解决当地的丙肝问题,使远在边疆的患者也能得到最好的救治。东莞援疆医生开展远程会诊。在推动学科建设方面,在祁树浩的牵线搭桥下,广医院(医院)消化内医院消化内科相互联动,在当地建立“莞图消化内镜专科联盟”,帮助该院成功创建“消化内科临床重点专科”,实现了零的突破。此外,作为广东医疗队健康宣讲团的执行副团长,针对当地较为突出的基础疾病问题,祁树浩组织医疗骨干多次开展包括传染性疾病、妇女两癌、白内障等多场健康宣讲活动,惠及当地上万名群众。祁树浩还担任图木舒克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健康副校长,在学校积极推广中医药文化,医院与学校的合作,促进了当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用心用情做好“传帮带”建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来援疆干什么?能给当地留下什么?”这是祁树浩在援疆过程中时常问自己的话。祁树浩十分看重对科室医生的培训,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项目,先后开展了消化内镜实操、临床技能培训、疑难病例讨论、小讲课等系列活动,提高年轻医生对消化道疾病鉴别诊断、治疗的水平,让当地的科室医生在处理疑难危重的疾病时更加得心应手。祁树浩介绍,医院时,在消化科只有一个医生会做胃肠镜。他采取“师带徒”的模式来培养当地的医生,这一年来祁树浩手把手带着党晶晶和王晶两位徒弟一起处理疑难危重疾病。为了提升当地医生处理复杂病例的能力和应变技巧,祁树浩引入了一种创新的实训方法,使用猪胃模拟人体胃进行高难度四级手术的练习,祁树浩全程监督手术过程,确保整个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以前在消化内镜的应用上我不是很熟练,祁树浩老师来了后对我手把手地教学,理论知识和胃肠镜操作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内镜下一般的操作自己都可以独立完成。”党晶晶医生告诉记者,今后会好好学习进步,继续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祁树浩开展“师带徒”传帮带,培养当地医生。“通过这一年半的努力,基本上他们现在一线的医生都能掌握胃肠镜的操作,后续我们也会跟东莞,医院增加协作,定期进行一些培训,把优质医疗资源输送到这个地方。”祁树浩说。数据显示,自年以来,广东援疆专家与第医院的医护人员建立了师徒结对关系,通过面对面的传授和手把手的帮助,共培养了余名医护人员和30名学科带头人,不仅提升了当地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也为当地医疗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援疆工作对我而言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持续努力,一定可以使边疆群众的健康越来越有保障。”祁树浩说。南方+记者吴擒虎吴擒虎健康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