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考古时代的到来荣新江按:本文编入荣新江著《敦煌学十八讲》第六讲“于阗、龟兹、楼兰、高昌宝藏的争夺”,有增补。清末民初敦煌宝藏的流散,并非偶然,它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列强西域古物争夺战的继续,也是在腐败的清王朝统治下中国宝藏的必然下场,清朝连皇家园林圆明园都不能保有,更何谈远在西陲的古物和敦煌藏经洞宝藏了。一、“西域古物争夺战”的序幕根据文献记载,汉唐时期的西域(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个绿洲王国,它们分分合合,渐渐形成几个主要的文明中心,如于阗(今和田)、疏勒(今喀什)、龟兹(今库车)、焉耆、楼兰(今若羌)、高昌(今吐鲁番)等。这些绿洲王国都位于丝绸之路的干道上,都是东西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转运站,所以,每个城镇都呈现出丝路城市特有的多元文化特征。同时,由于西域地区人种和民族成分复杂,各地区宗教、文化的面貌又具有各自的特色。然而,由于公元十世纪以后西域地区的人种渐渐突厥化,宗教也渐渐伊斯兰化,加上弥漫的尘沙和松软的土质等自然力的作用,使往日西域多元文化的面貌逐渐消失,或湮没于沙海之中,或弃置于荒山野岭。法显、玄奘记载的壮丽寺宇不复存在,鸠摩罗什、实叉难陀修学讲经的道场亦无从凭吊,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端。年以后,帝国主义的炮舰轰开了中国沿海的大门,曾经出现“康乾盛世”的清帝国,这时已经衰败不堪,一步步腐朽没落下去。到十九世纪末叶,各个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长江南北瓜分领土,*也成为占领印度的英国和侵占大片中亚土地的沙皇俄国所觊觎的对象。为了争夺*和扩大在*的势力范围,英、俄两国纷纷派出探险队进入*,攫取各种*事情报,特别是山川形势、道路交通、城镇分布以及地方*情等等,为将来可能的*事行动做准备。在一系列的探险队中,年和年的英国福赛斯(T.D.Forsyth)使团,年英国的荣赫鹏(F.E.Younghusband)探险队,-年间俄国的普尔热瓦尔斯基(N.M.Przheval’skii)组织的四次中亚探险,虽然注意到了*的古物,但因为主要目的在于地理和*事方面,所以他们对于古代文物并没有给予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