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以往推送讯息存目供参考
回复目录或索引或index查阅以往讯息存目
依提示回复相应取阅号即可查阅相应文章
*生产建设兵团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集中了生产、行*、*事等职能,旨在对*实行更加有效的全面治理。在考察这一特殊的国家组织时,要将*、兵团同时放入中国、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脉络中,否则就难以理解在市场经济盛行的今天,为什么还要保留兵团这种看似计划色彩浓重的组织和体制。
当代中国*府在*投入了比其他地区更多的精力,而集中表现为在这一区域内实际上有两套系统在履行*府职能:*维吾尔自治区*府和*生产建设兵团。*生产建设兵团下辖13个农业师和1个建工师,总共个农牧团场(《年兵团年鉴》),遍布在*14个地州市,可以说哪里有地方*府哪里就有兵团的团场。除了在地域上广泛分布之外,兵团还拥有自行管理辖区内的行*和司法等公共事务的权限,受中国中央*府和自治区*府双重领导。在人事上,兵团主要领导(司令、*委)由中央任命,级别为正部级;在财*上,兵团自年实行计划单列以来,其财务系统一直与中央直接挂钩。兵团体制曾经普遍存在于新中国的大地,但目前这一体制仅有*生产建设兵团一例存在,并且凸显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那么,兵团是一种什么体制?它和历史上的屯垦有着何种联系?为什么*兵团的发展历程会经历成立、撤销、恢复再到壮大这几个阶段?本文将沿着历史的线索,试图在一个较小的篇幅里回答以上问题。
历史上的兵团——屯垦与*事威慑
中国历代中央*府对所辖区域都有采取多重治理的方式,即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单一的治权结构,而是根据当地的情况因地制宜。将目光投向西北边陲,我们就会发现“屯垦”贯穿了整个*的历史。在*的屯垦大多是配合*事的战略手段,用以巩固国防,并对藩属施加影响。历史上的屯垦有很多形式,根据《明实录》记载,可以分为*屯、民屯、兵屯、商屯、水屯、陆屯和罪废开屯七种,历代屯垦以兵屯为主。西域屯垦最直接的动力在于维持必要的*需:一方面,当地的农业剩余有限,*府的汲取效率也不高;另一方面,西域距内地路途遥远,长途跋涉运送粮草补给,成本极高又不能保证时间,是各朝各代都难以承担的。因而组织士兵就地开荒耕种、自给自足就成为最可取的方式。屯田部队还可以发挥其*事特性,进可攻击南下的游牧民族势力,退可维护帝国的完整性。如果我们放眼世界,这一屯垦的形式也可以找到对应案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教授曼恩(Mann)在他那本影响深远的《社会权力的来源》(SourcesofSocialPower,)一书中,就曾提到过古罗马如何利用*队实现在帝国内部的*治、经济辐射,而“*团经济”(legionaryeconomy)就是其中一项关键。“*团经济”在增加产出的同时,还能够为统治阶层甚至是整个市民社会带来利益。虽然在绝大多数的经济环境中*事能力并不适宜发挥作用,但是当劳动力被集中时,比如在灌溉农业、大型种植园、矿井以及建筑行业中,它就会有用武之地。
历代中国中央*府在*屯田的广度,是由当时的国家实力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年视察*兵团时就曾指出:“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废。”比如,在国力强盛的汉唐时期,屯垦区域横跨天山南北,国家得以在西域建立较为巩固的*治权威;而王朝实力相对弱小的宋朝,对西域就谈不上什么经营,只能通过向北方少数民族*权纳贡来避免战事。以汉、清两朝为例,前者是第一个对*实行治理的中央*府,而后者则完成了从间接治理到直接管制的巨大跳跃。
汉朝在西域设立都护府,设置西域都护为西域最高**官职,前者总领西域各项事务,对诸国实行羁縻*策。“羁縻”指中央*府不直接参与当地内部事务的管理,用班超的话说就是“夷狄制夷狄”。同时,还设置了戊己校尉,主要负责屯田。屯田极大地提高了汉王朝在西域的*事能力。汉武帝时期,为了配合李广利讨伐大宛国(位于现在的费尔干纳盆地),汉朝在张掖、酒泉一带就有十八万人的屯田队伍(张泽咸、郭松义《中国屯垦史》,)。战争胜利后,屯垦进一步扩大到轮台、渠犁(今库尔勒市)。两汉时期,参加屯垦的人员总数达到了人,屯垦面积大约为50万亩(潘仁源,《正确阐明*屯垦史》,)。
清朝对*的治理对当代*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可以以年为界划分这段历史。首先要提到的是“伊犁将*”一职,清*府在乾隆时期设立了“伊犁将*”作为统治*的最高长官,其职责可以用节制和监督来概括。到同治年间,清*府内困外焦,内有西北少数民族叛乱,外有列强觊觎。浩罕汗国的阿古柏和沙皇俄国先后侵占*,清廷对*的统治举步维艰。面临外来侵略的多重压力,清廷出现了“海防”与“疆防”的激辩,最终这场辩论以左宗棠为代表的“疆防”主战派获胜。此后,清*于年收复了除伊犁之外大部分的*领土;后来经过多次交涉,伊犁也重新回到清朝的版图中。光绪八年(年),清*府批准了刘锦棠的奏折,初步决定在*设立巡抚。两年后,刘锦棠以*巡抚的身份正式履职*。年建立行省,标志着中央*府对*的控制方式由间接管理变为了有限的直接控制。与此同时,为了战争和统治的需要,从乾隆二十五年(年)开始,清*府便把屯垦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工具。清朝是历代中央*府在*屯垦次数最多的一个朝代,达到了40次。
中国历史上的屯垦制度对于我们认识当今的生产建设兵团大有裨益,它们都是中央*府在治理边疆问题上依托强大国家能力而发展出的管理模式。但二者的不同在于,中国古代的屯田制度是为了配合中央*府的*事行动、并对当地*权加以威慑,而新中国后的兵团职能远远超出了*事的范畴,旨在达到对地方实行更加全面的管制。
兵团的建立(—)
年9月,中共做出向*进*的决定,目的在于维护主权、全面接管*。最初的阶段并不是一帆风顺,各种势力都在对新*权进行挑战。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年3月“以乌斯满、贾尼木汗、尧乐博斯为首在巴里坤、伊吾、木垒一带发动反革命武装叛乱……(此次叛乱)于同年7月平息,毙伤叛匪人,俘获人,投诚人,争取被裹挟群众人”(《*通志——公安志》,)。在结束了大规模平叛后,有两个问题摆在中共领导人面前,第一,*境内的大量部队该何去何从;第二,如何在*治和经济两方面稳定*。当时的**队由三部分组成:王震率领的第一兵团的二、六*,与陶峙岳的二十二兵团(起义部队),以及五*(三区民族*),数量有近20万之多。那么,解决这20万人的吃饭问题就是当务之急。并且,基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保留部队对于稳定*治局势至关重要。鉴于此,毛泽东在年12月的《中央人民*府革命*事委员会关于年*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中就提出:“(*队)除继续作战和服勤务者外,应当负担一部分生产任务,使我人民解放*不止是一支国防*,而且是一支生产*……这一生产任务之所以必须实现,是由于国内外反动派所发动的长期的反对中国人民的战争,给了人民以严重的灾害,给了经济以严重的破坏。”(《*生产建设兵团文史选辑1》,)武装和生产的结合在*尤为突出。一位当时的老兵对笔者说:“必须进行生产,不然没东西吃,从口里运粮食过来,太不现实,我们都计算过,汽车运(成本太高),当时没火车。既要生产,还要剿匪,还要打仗。既要拿镐,也要拿枪,这里是历史情况,没吃的不行。”
从年初开始,大约有11万*人参与到全疆的生产工作中。*队的大规模生产带来了丰硕的成果。王震在年底的《生产总结》中说:“春季开垦荒地八十五万两千余亩,……同时在刻苦节俭精神下,把伙食费和津贴费购买了牛羊、发展了畜牧……这样实际上**队明年就是一切半自足了……就使保卫边疆国防的人民解放*不但可以减去国家一切供给负担,而且是大大地援助了当地人民经济的发展。”(《*生产建设兵团文史选辑1》,)到年,**区共建立了27个农场、42个企业,共分为五大垦区(李福生、方英楷,《*兵团屯垦戍边史》,)。
年,**区将部队正式地划分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一年后,中共中央*分局和**区电报西北*区、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中央*委总参谋部,正式提出组建**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其领导机构、名称的请示。请示立即得到中共中央批准。从**区当时发布的命令可以看出,兵团由两部分组成:司令部、*治部、*法处等兵团直属机构,以及十个农业师和一个建筑工程师组成的兵团下辖单位。
至此,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原因:第一,*治上的需要。中共的决策者认识到,外部的敌对势力和内部的不安定因素会长期存在,没有一支可以自给自足的后备*,*的局势很难稳定。第二,经济上的需要。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国家的战略中心从夺取*事胜利转向了经济建设。并且,*处于西北边陲,粮食产量本就不高;而由内地运输的费用更是高达粮食本身价格的七倍。所以,自力更生、减轻国家*费负担,也是成立兵团的考虑之一。第三,历史传统的启示。正如前文章所叙述的,中国历史上有着长期治理边疆的经验,而屯垦是尤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中国的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一支组织纪律性较强的屯垦大*才能将人力、供给有效地部署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从而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兵团*事经济体制的运行及中断(—)
兵团成立后,中央将它定位为一个集生产、行*、*事为一体的复合型组织。在内部结构上,成立后的兵团分为三级,兵、师两级为行*事业单位,团场为企业单位。在财务上,废除了供给制,实行企业财务制度,生产计划纳入国家的总体规划。在外部隶属方面,兵团经历了由**区和中共*分局共同领导(—)、中共*维吾尔自治区*委领导(—)、**区领导(—)这三个阶段。下面将就兵团的生产、*事以及行*职能分别进行讨论。
在生产建设方面,兵团是一个特殊的国有企业。从年起,兵团的生产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各项生产和社会安排都直接服从中央:所需投资和流动资金都由中央直接提供,产出的各种产品由国家计划调拨,利润上缴国家,亏损也由国家负责。从盈亏状况来看,“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是*兵团发展经营状况的分水岭。从—年,兵团连续盈利;而从年开始,兵团陷入了发展的低谷,—年的亏损更是达到了8.5亿元之多(《*通志——生产建设兵团卷》,)。其次,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兵团与同时期一般的国有企业实行大致相同的管理方式,但是更为严格。兵团实行定员定额制:农场增加人员编制和招收工人,必须报请上级机关批准,无权私自招工;规定每个工人须完成的工作量。
从人员构成来看,兵团的*事特征一目了然。它最初是由**区生产管理部以及起义后改编为二十二兵团的所有转业*人组成,并在后来不断吸纳全国各地的复员、转业*人、支边青年等移民作为人员补充。此外,兵团从一开始就建立了武装*事部门,作为*重要的稳定和国防力量。年4月到5月,处在中苏边境的伊犁、塔城两地州发生了边民外逃事件,苏联通过驻*领事馆,策动塔城、裕民、霍城和伊宁等9县1市共计6万多边民逃往苏联境内,并在伊宁制造了暴乱。有关“伊塔事件”已有许多研究,这里不作详述。总之,这次事件暴露了中国西北边境上的薄弱环节。总参谋部命令**区从生产建设兵团抽调五个营,维护社会秩序和恢复生产。兵团所执行的任务被称为“三代”,即代耕、代牧、代管。局势稳定后,自治区按照兵团提出的《关于建设边境农场的报告》开始正式划拨土地,规定建立边境团场的原则。至年,兵团沿中苏公里的国境线,共建成边境团场58个(《*通志——生产建设兵团卷》,)。这些边境团场除了要完成正常的生产任务外,还必须担负起一些*事职能,比如组建群众性的情报网和安排相应的*事训练(《*生产建设兵团文史选辑22》,)。由于当时中苏关系进入不稳定期,双方摩擦时有发生。《农九师志》形象地记载了兵团职工与苏联对抗的经历:“年8月12日,团职工在中国境内2号、6号、8号地播种冬麦时,遭遇数名苏联士兵。这些苏联士兵一面干扰职工播种,一面向中国领土开进。团80多名职工与这些苏联士兵针锋相对,与苏联士兵‘扛膀子’,警告他们这是中国的领土。两名职工甚至卧倒在地,用身体阻挡苏方汽车前进。苏联士兵见中国人如此强硬,随后后撤。”(《农九师志》,)
兵团作为一种特殊的*治单位,不仅有所辖的地域和人口,管理辖区内的各项公共事业,而且在到年代逐渐完备了各项*府职能,包括**组织,公检司法部门,以及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管理部门,说明兵团对所辖区域内的**、经济、司法和公共事务实行相对自主的管理。同时,正如前面提到的,兵团从成立到撤销的二十年间经历了多次领导部门的变更。在王恩茂主*的—年间,由于他兼任中共**委第一书记、**区第一书记、**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书记,兵团与地方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协调,兵地关系也较为融洽。但是,这种兵团和地方二元治理模式如果没有中央进行有效协调,或是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难免就会造成摩擦。从年*队完全接管兵团开始,兵地关系进入了相对紧张的阶段。年,财*部针对*、黑龙江和内蒙古兵团的调查报告中就指出:“兵团和地方之间存在‘争地、争水、争草场、争矿山’的现象,*兵团较突出……看来双方都有一定缺点。”(《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
综合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兵团是一个具备生产、*事和行*三重职能的国家组织。它的运行是嵌入在国家发展的大环境中的,因此必须依靠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协调,反之则会遇到困难,甚至难以为继。从“文革”开始,兵团的财*赤字就年年累加。到年,连年亏损已经达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委在年作出了撤销*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我们从*维吾尔自治区*委和**区*委联合给中共中央和中央*委提交的《关于加强*的一元化领导,改变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报告》中可以看出兵团被撤销的一些原因。“兵团问题很多,主要是领导上思想*治路线不够端正,*策不落实,领导班子特别是*委常委内部不团结,经营方向有问题,没有认真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生产上不去,粮食不能自给,亏损越来越多……存在这些问题,同兵团的体制问题有很大关系。兵团自成系统,造成许多与地方不统一的情况,*策制度不统一,计划规划不统一,战备指挥不统一。”(李福生、方英楷,《*兵团屯垦戍边史》,)这段文字中提到了关键的两点:第一是“生产搞不上去”。这并不难理解。“文革”十年,国家发展的总体思路发生了重大偏离,兵团当然不会例外,兵团的经营困难和财*窘境也客观上证实了这一点。第二是兵地关系不能理顺。这一点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自成体系的*队管理很容易与地方利益发生冲突。*兵团撤销后,以原有农牧团场为基础成立了*农垦总局,从而被纳入地方管理系统。
兵团的恢复与发展(至今)
在农垦总局时代(—),兵团经济并没有在短期内有所起色。相反,由于长期分离的两种体制在短时间内需要并轨,产生了一些制度上的不协调。首先,团场多头管理的状况并未改善,带来很大的适应成本。其次,*农垦总局及各地州分局由于受到*自治区*委的限制,缺乏自主性。结果就造成了“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年,农垦总局累计亏损达到七亿元。尽管国家进行了多次的*策调整,以上问题并未得到根治。“国营农场在地方的限制下,普遍面临经营问题、职工待遇问题以及领导方式问题。而*更是面临有边境团场防务责任,但边境建设费用全部被自治区占用;职工户口、粮食问题难以解决;公检法编制无经费落实等压制。”(《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
如果任由国营农场在一种责权不清、人心涣散的状态下发展,势必会造成*农垦的全面崩溃。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委做出恢复*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认为兵团对于促进经济建设、保家卫国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治与社会环境的宽松,一些不稳定因素在*也有凸显,从表现上看主要是一些群体性事件。比如,年8月在疏附县就发生了一起本为偶然事件,却由于少数人煽动而扩大成涉及近人的骚乱(《*通志——公安志》,)。考虑到兵团中有大量干部和职工拥有部队经历,以及它半*事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十分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重新组建兵团就成为符合当时国家战略需要的举措。
年至今,兵团在保留原有的生产、*事、行*职能的基础上,在发展路径上有两次重大改变。第一次是在年实行的计划单列。第二次是在年后开始的师市合一规划(即一套管理系统的两种称谓)。年3月13日,国务院发出国函[]24号文,即《国务院关于调整*生产建设兵团计划管理体制和有关问题的通知》,批准兵团实行计划单列。“兵团的工农业计划与*维吾尔自治区衔接平衡后,纳入国务院有关部门计划、包括在*维吾尔自治区计划的总数中,并以‘其中’形式单独列出。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所需要的主要物资,也同时纳入有关部门物资分配计划,由物资部和有关部门直接下达给兵团,由兵团直接订货经营。”(《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兵团在经济布局中,仍然属于*计划的一部分,但是在财务上已经成为直接隶属中央的预算单位。
关于“师市合一”,“师”指的是兵团的师一级行*单位,“市”即地方行*区划中的一种。最早的“模板”可以追溯到年石河子市的设立。年兵团被撤销时,由于农八师所在的石河子地区发展良好,*自治区提交报告申请设立石河子地区,下辖石河子市、沙湾县、以及玛纳斯县。石河子地区于年被撤销,但仍然保留了石河子市。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始筹备阿拉尔(农一师)、图木舒克(农三师)、五家渠(农六师)和北屯(农十师)四个县级市的工作(《*工作文献选编》,)。如今,*境内已经有8个*直辖市(石河子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五家渠市、北屯市、铁门关市、双河市、可克达拉市),全部属于“师市合一”的结构。设市将兵团的准*府状态进一步向*府机构推进,尤其体现在税收机构和立法机构的设置。这8个省直辖县级单位,隶属于兵团管理,使得两套*府的治理形式得到进一步发展。
当前,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府提出与其他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战略。*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是连接中国与海外的重要桥梁。而兵团作为*的一大经济实体,长期发挥着联系内外的重要作用。以对外贸易为例,年兵团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了.8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占到91.4%(《年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与全球近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贸易往来。兵团的农四师、农八师和农五师的对外贸易额超过了10亿美元的规模(《年*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兵团对外合作的方式也非常多样化,并且达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例如兵团下属的建工集团在安哥拉施工时,采用属地化管理,大量使用当地工人,能够达到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兵团日报》,年5月22日)。可以看出,兵团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良好基础。“一带一路”战略给*兵团带来了新的机遇:可以预期的是,随着*与国内其他省份的经济联系加强,及其过去在经济上的对外合作和交流的经验,*兵团在“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中,会发挥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兵团维护国家主权的职能必须相应地得到加强。“一带一路”规划得以顺利实施、以及包括兵团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能够成功向外部扩展,都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社会局面。大开放意味着大发展,而大发展需要长足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兵团还为经济开放提供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对*兵团的思考
通过以上关于兵团的讨论,笔者认为,*生产建设兵团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集中了生产、行*、*事等职能,旨在对*实行更加有效的全面治理。在考察这一特殊的国家组织时,要将*、兵团同时放入中国、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脉络中,否则就难以理解在市场经济盛行的今天,为什么还要保留兵团这种看似计划色彩浓重的组织和体制。“中国革命者将战争动员与革命动员综合起来……通过战争的洗礼和革命的动员,那个在欧洲视野中始终是落后、保守之象征的农业社会终于能够转化为能动的*治力量——革命建国、工业计划、城市发展和新型城乡关系的塑造均与这一新的*治主体的出现有着密切联系。”(汪晖,《亚洲视野:中国历史的叙述》,)年之后,新中国确立了对*的主权,为了维护主权,就要实行有效的管制,而为了达到有效的管制,就要有相应的治权形式。一个主权下的两个并行治理体系作为治权形式就应运而生。所以,对*兵团的评价,不能使用一般经济意义上的衡量方式,而应更加侧重它的*治效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兵团的存在和发展绝非权宜之计,而是长远大计。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习近平在年4月视察*时在兵团座谈会上的讲话)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
原载《文汇报·文汇学人》年7月17日第12-13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