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大棚里长出了‘金苗苗’,家家户户走上了致富路……”2月5日,记者来到一师幸福农场创业园设施农业区进行采访,阿拉尔市宝农蔬菜瓜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姜义斌介绍合作社发展情况,并带记者到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参观。
幸福农场创业园设施农业区以前是一片荒地,为提质增效、带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农场考察市场后,在此处建立了一个占地面积约亩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建起93座大棚,并成立了阿拉尔市宝农蔬菜瓜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了60多名菜农入社。
姜义斌告诉记者,这里的大棚60%种植甜瓜,其余种植辣椒、白菜等蔬菜,到了今年秋季,还将大面积种植西红柿,做到一年两茬。
跟着姜义斌,记者来到设施农业区内的大棚基地,只见一座座高耸的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在一座面积约平方米的大棚内,一行行白色的薄膜被支架撑起,薄膜内部,绿油油的甜瓜苗在水蒸气的笼罩下若隐若现。
虽然室外寒风萧瑟,但大棚内却春意盎然。在大棚中央,一名种植户正查看温度计。
“大棚的温度在25摄氏度左右,正因为这样,棚里的甜瓜苗才长得好。”姜义斌笑着说,“这些甜瓜苗可是金贵的‘致富苗’,去年11月开始育苗后,大部分大棚内都移栽上了。如今,正处于定苗阶段,预计3月中下旬甜瓜就可以上市。”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株株甜瓜苗长势正旺,高度已经没过脚踝。
姜义斌说,年,是设施农业区内大棚投入使用的第一年,种植户的收益并不高。年,省去前期投入,再加上合作社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种植户的收益大大提高,当年年底,平均每个大棚纯收入2万多元,职工也开始积极承包大棚。
“去年春季,甜瓜上市晚,没赶上好时候。到了秋季,西红柿销路很好,我的9座大棚就卖出了多吨。”姜义斌脸上乐开了花,“这些西红柿都销售到了阿拉尔、阿克苏、乌鲁木齐的农贸批发市场。”
“老孙,你家甜瓜长得咋样啊?”姜义斌与不远处的种植户孙义华打招呼。
“好着呢,地肥苗旺,今年的收益肯定好。”孙义华说。
年,孙义华承包了9座大棚,去年盈利18万元。今年年初,他家的大棚也种上了甜瓜。“预计今年9座大棚甜瓜产量将达到28吨,因为育苗早,甜瓜也会提前20多天上市,到时抓住市场先机,相信行情会越来越好。”孙义华信心十足地说。(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秦俊伟)
巧手“编织”创业路
“全上全下,挑一压三,挑二压一……”2月9日,在位于六师新湖农场商业步行街的金艳手工编织合作社内,社长王金艳在给学员讲解编织中国结的技巧。
“订购中国结的顾客非常多,每天要编织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中国结。”王金艳一边编织着中国结,一边向记者介绍。不久前,新湖农场妇联利用冬闲之际,依托合作社举办了“中国结编织培训班”,70多名来自各基层连队和社区的妇女报名参加。
53岁的王金艳现在是全国手工编织协会理事,年开始接触手工编织行业,自己一直用心经营着一家编织手工坊。年3月,她在新湖农场妇联的帮助下成立了金艳手工编织合作社。年,新湖农场妇联利用援疆资金为合作社提供了多平方米的门面房作为创业培训基地,并购置了缝针机、锁边机、电脑绣花机等设备和一些办公用品。目前,该合作社有固定成员50人,产品以手工针织衣裤和编织绳结、串珠、立体网绣包以及各种工艺小饰品为主。
“现在,很多妇女冬天在家的时间越来越长,姐妹们都希望有个事干,我十几年来一直对她们进行免费培训,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我们的培训开始创业。”王金艳说。王金艳多年来积极举办各类手工编织技术培训班,近几年每年培训上千名妇女学习手工编织技术,帮助她们增收致富。
年9月和11月,三师图木舒克市工会、妇联先后邀请金艳手工编织合作社到五○团举办三期手工编织培训班。机缘巧合下,王金艳在五○团认识了两位想创业的大学生:29岁的张林和19岁的木尼来勒·努尔热合买提。为了帮助他们走出来创业,王金艳主动筹办创立了金艳手工编织合作社图木舒克市分社。王金艳说:“我会全力支持他们办好这个合作社,提供技术和资金,我已经联系好了义乌商学院的培训课程,过几天就送他们过去,他们都是有创业热情的年轻人,又会网络运营销售,以后肯定管理发展得比我好。”
多种经营,拓宽销售渠道,是金艳手工编织合作社未来发展的目标。王金艳不仅只想制作销售手工编织品,未来还想向内地销售红枣等*特色干果,带领更多南疆少数民族群众走上致富路。(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萌沈元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