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东莞“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务队”赴新疆义诊。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通讯员莞卫宣摄
10月9日上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41团驻地草湖镇,跨越了千山万水来到祖国边陲的东莞“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务队”开始义诊,女儿推着坐轮椅的母亲来了,妈妈抱着年幼的孩子来了……他们都来求医问药。
这是东莞“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务队”今年边疆义诊的第二站,19名东莞“最美医护”参加,其中3人还曾援疆在41团医院工作过,此次重返故地,能再次为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他们很激动;看着当地医疗条件又有改善,他们很开心。
东莞市卫生计生局局长叶向阳表示,多年来,东莞派驻医护人员,赠送医疗设备,培养当地医疗人才,全方位做好援疆工作,现在还有11名东莞医生在援疆,此次义诊,则是把东莞名医送到边疆,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的病痛。
把东莞名医请到边疆
从新疆喀什出发,乘车近1个小时,便来到了41团驻地草湖镇。居民楼旁的小广场上,一大早已经摆好了桌子、椅子,拉起了横幅,还摆上了东莞“最美医生”“最美护士”的大幅宣传画。医护人员还没到,不少老人已经在等候了。
从东莞到喀什,多公里,光飞机就飞了7个多小时。为了赶飞机,不少医护人员10月8月凌晨3时就起床了,6时多就赶到广州白云机场,而到达喀什时已经是下午4时,路途之遥远可以想象。
王三贵是东莞“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他告诉记者,能到新疆来为边疆群众义诊,这对东莞“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务队”而言是无上光荣,作为医护人员,能为更多有需要的群众解决病痛是最快乐的事情,尤其到东莞对口援疆的地方义诊,更是无怨无悔。
在现场,一名老太太今年68岁了,医院大内科主任张秀薇听她讲了糖尿病的情况,对她的服药情况作出了调整。听说她每天早上只吃两个蛋白,张秀薇当即纠正:“糖尿病患者确实需要控制饮食,但淀粉摄入不够就容易低血糖,特别是日常还在打胰岛素的患者,早餐可以再吃一小碗面或者馒头,多补充蔬菜。”
“我的左眼痛了好久。”塘厦社区卫生中心全科医生罗素芳的桌前,一名老太太坐下来寻求帮助。罗素芳检查发现,老太太的眼里竟然藏着一粒沙子,她把沙子一取出,疼痛立刻缓解了。
提升当地群众就医满意度
3个小时的义诊,诊治了近名患者,这差不多是41团医院10天的门诊总量。因为医疗条件有限,41团医院每天就诊的患者数量在40到50人之间,这个数量,医院一个医生一上午的患者多。
“我们这里条件确实太艰苦了。”41团医院负责人介绍,当地常住人口1万多人,年轻人多出去工作了,住在这里的以老人和孩子为主,就医的需求其实并不小,但团医生人手太少,很多疾病又看不了,当地群众患病了常常医院;有的群众不愿奔波,就只能忍着病痛。
“东莞连续多年的医疗援疆工作,对我们帮助很大。”这名负责人说,东莞不仅送来了医生,还帮着培养人才,为当地打造了一支“永久的医疗队”,团医院的医疗水平这两年有了较明显的提升,群众的就医满意度也提高了不少。
针对医疗设备缺乏的情况,去年,东莞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专门捐赠了价值数百万元的医疗设备。41团医院的负责人说,这些设备对抢救、治疗有很大帮助。东莞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胡隆云这次也来了,他表示,“未来还会发动更多协会会员的力量,把援疆工作做得更好。”
东莞医疗援疆持续接力
今年8月,对口支援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的5名东莞医生结束援疆任务;但就在同时,又有5名东莞医生赶到新疆开展支援工作;而今年3月,医院宁晓军等6名医护人员也早已被派往41团医院工作。
多年来,东莞至少已派出10批医疗人员援疆。叶向阳介绍,年以来,东莞与第三师密切联系,医院等17家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对接,开展帮扶。送药物、送设备、送现金,想方设法提供帮助,为当地卫生基础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每名援疆医生都是一粒“种子”。除了物质上的帮助,东莞还不断派驻优秀医疗人才援疆,为当地群众及时解决病痛的同时,还为当地培养医疗人才,创建新的科室,手把手地带徒弟,安排新疆医护人员到东莞进修。援疆医生的“种子”发芽、茁壮成长,为当地种出一片“森林”。
带队的东莞市卫生计生局副调研员申洪香介绍,这次组织“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务队”来到喀什进行医疗帮扶活动,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帮扶精神的要求,也是落实市委书记梁维东“将东莞医护最美精神传递出去”的指示精神。“最美医护”们除了用精湛医术为边疆百姓带去健康外,也把“最美精神”、健康理念传递给边疆人民。
叶向阳说,将东莞名医送到边疆,是为了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的病痛,“医疗卫生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改善各族群众基本医疗服务是卫生援疆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对口援疆工作的着力点。”
■相关
三名援疆医生故地重游
此次赴新疆义诊的“最美医护”人员中,姚健、邹亿城、刘国军是故地重游,之前,他们曾援疆在41团工作过。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邹亿城医院疼痛科医生,刘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能回来看看,再为当地群众做点事情,他们都很激动。
重遇护士长,两人激动地拥抱
“护士长,原来是你来了!”义诊现场,前来问诊的韩女士认出了姚健,韩女士说,去年,她因严重医院连续输液一周。期间,姚健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她感动。等病康复后,医院想找姚健聊聊天,但姚健已经结束援疆工作,返回东莞。
本来以为再也见不到面,谁知道这次东莞义诊又把护士长带回来了,这让韩女士很激动。眼里泛着泪光,她紧紧地抱住了姚健:“医院没找到你。”韩女士说,她对广东医生的印象特别好。
虽然在41团医院只有9个月,但现场很多面孔都是姚健的熟人:那位60多岁老人带着腿脚不便的老伴来了,他们两口子每天都会沿着居民区散步;那位是经常过来打针的新疆姑娘……过去的一切,她都铭刻在心。
师傅回来了,徒弟赶来学艺
在义诊现场,邹亿城的桌子前排起了长龙,一名小伙子来给他帮忙,邹亿城介绍:“这是我的学生。”26岁的秦肃园是41团医院的医生,年大学毕业,从未来过新疆的他选择来到这里,当时,东莞来的第一批医生正筹建疼痛专科。
“现在疼痛科的患者是全院最多的,数量占到了总就诊量的三分之一,多的时候甚至一半。”秦肃园说,尽管老师已经回去东莞,但是科室一直跟专家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碰到疑难病例,我们会通过互联网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