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木舒克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国民经济和
TUhjnbcbe - 2021/10/15 5:49:00
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27/6359070.html
*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年2月1日阿拉尔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篇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二章发展环境

第二篇总体思路

第一章指导思想

第二章发展战略

第三章基本原则

第四章发展目标

第三篇抢抓发展机遇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第一章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第四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社会经济发展基础

第一章加大阿拉尔市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章构建区域综合交通物流体系

第三章完善能源电力设施建设

第四章继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第五章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六章推进新基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篇推进转型升级建设南疆兵团经济增长极

第一章推进工业转型发展

第二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章大力发展服务业

第六篇创新发展建设大漠硅谷

第一章打造南疆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章建设南疆教育中心

第三章建设南疆区域医疗中心

第七篇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第一章推动新型城市建设

第二章推动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第三章打造美丽连队

第四章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第八篇绿色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着力实施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章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三章倡导绿色文明生活

第九篇共享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质量

第一章加强就业完善社会保障

第二章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第三章补齐卫生事业短板

第四章推进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第五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六章完善社会救助基本体系

第十篇开放发展提升开放经济规模水平

第一章积极实施开放驱动战略

第二章提升对外经贸水平

第三章深化对口援疆合作

第四章促进兵地融合发展

第十一篇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打造先进文化示范区

第一章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第二章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第十二篇巩固改革发展成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第一章深化“*”的改革,坚持依法行*

第二章深化团场综合配套改革

第三章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第四章健全完善财*管理体制

第五章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第六章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第十三篇强基固本打造*建高地

第十四篇健全机制强化规划实施措施保障

第一章加强*策项目配套

第二章加强统筹协调

第三章加强规划监督

第四章健全考核机制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的第一个五年;是兵团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的治疆方略,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聚焦兵团职责使命,推动新时代兵团事业大发展,更好发挥特殊作用的极其重要的五年;是第一师阿拉尔市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创建兵地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实施《*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篇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师市紧紧围绕*工作总目标,贯彻落实*中央对兵团的定位要求,依托“四地”“五城”“六动力”,聚焦改革发展稳定中心任务,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基本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是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健全和转变“*”的职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推行师市行*体系和执*能力建设。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优化师市**机关机构设置,明确了35个**部门的职责分工和权力清单,各部门运行更加协同高效。围绕更好履行*府职能,组织骨干人员进行了行*执法专题培训,有序承接兵团两批授予的项行*职能和行*执法权。电子*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完成,所有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参照地方实行财*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师、团两级财*管理机构,并相应设立国库,制定了一系列财*管理制度,实现了财*工作由“审批制”向“预算制”“以支定收”向“以收定支”的转变。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以“四个一批”为突破口,企业经营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取得较好的实效。师市累计处置企业户,压减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出让资产30.08亿元,实现师市国有企业连续两年累计盈利3.66亿元,彻底扭转了连续三年亏损局面。师市率先在兵团完成“团镇合一”,15个建制镇全部实现挂牌。完成了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任务,重塑了团镇机制体制。通过民主选举“两委”班子;全面取消“五统一”,落实职工生产经营自主权;取消团镇企业投资项目法人和利润考核,实行团镇**机构大部门制,规范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行*效能显著提高。围绕健全水利行*职能,开展水利系统机构改革,实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争上岗。改革后主动承接兵团授予师市水行*职权60项,落实连队用水自主自治管理机制,落实农业水价改革,农业水价与周边地方接近,职工群众受益真切。

二是城市建设更加完善。铁路、机场等一批事关长远、根本、基础的问题取得重大突破,阿拉尔至塔中沙漠公路贯通。“十三五”期间,师市累计投资亿元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建成屯垦文化公园、高职院校、医院、师高级中学·兵团二中分校等重点教育、文化、医疗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了上海风情街、领先商业街等餐饮、服装特色商业街区等,城市城镇道路、供排水、燃气入户、集中供热、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率达到75%,燃气入户和集中供热率达到90%;污水集中处理达到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城乡路网通达率达到86%。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及住居、商业、娱乐、休闲等设施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日益完善,城镇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阿拉尔市先后创建和荣获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自治区卫生城市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年“质量之光”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并首次实现国家、兵团双拥模范城双连创,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荣获第四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称号,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于年5月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城市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年,师市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增长6.2%,年均增速达到6.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增长45%,增速创近7年以来最高;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8.6%;实现全口径税收收入12.9亿、增长16.5%;招商引资形成实物量60亿元、完成兵团下达任务的%;外贸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4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十三五”期间,师市坚定不移推动一产上水平、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高效节水灌溉、机械化推广、现代农业示范”三大基地建设,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75万亩,棉花机采面积比例达到92%以上,棉花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综合机械化率95.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4.2%。年种植业、果蔬园艺业、畜牧业产值比达到30:63.1:6.9。其中红枣种植面积达65万亩,“二品一标”认证比例达31.74%,林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师市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至年新增农工专业合作社家,年底共有农工专业合作社家,主营业收入7.13亿元,入社人数人;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2家,兵团级12家,师市级28家。年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坚定不移推动二产抓重点,聚焦“五城”产业发展布局,做大做强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绿色食品等产业,拓展工业大平台。师市作为国家确定的*四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纺纱—织布—印染—家纺产业链基本形成。截至年底,师市规上纺织服装企业18家、粘胶纤维企业1家,纺织服装和粘胶纤维产值达到77.1亿元,同比增长11.4%。引进中泰化学、天盈石化、南疆碳素等重点企业,天盈石化一期15万吨天然气制乙二醇、中泰纺织34万吨粘胶纤维、南疆碳素一期30万吨预焙阳极等产业已初具规模。积极参与油气资源开发,境内中石化顺北11井钻探顺利。

围绕城镇化布局,推动现代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医疗教育及养老健康等四大产业发展。累计建成10家“蔬菜副食品便民直销店”和4家连锁商超,建成仓储冷库座、阿拉尔棉花储备物流园、聚天红公司吨红枣期货交割库,成功创建国家级纺织服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初步构建“师、团、连”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截至年底,师市辖区银行类金融机构9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融资担保公司1家,证券公司2家,保险公司12家,服务范围覆盖到各团镇。各项存款余额.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02亿元,存款、贷款在兵团分别排名第二、第三,金融保险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力实施“文旅兴师市”战略,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度挖掘以*垦文化、昆岗文化、绿洲文化、塔河风光、沙漠景观为代表的文化历史遗产,师市文化传播能力显著提升。年底,师市拥有A级旅游景点4个,全年实现旅客接待量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亿元。

四是民生保障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师市城镇和连队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元,年均增长7.0%、6.8%。新增保障性住房1.4万套,改造棚户和连队危旧住房户,个连队实现常态化保洁,脱贫攻坚全面完成。兵团二中分校等19所新增学校投入运行,学校数量和教职工人数分别是年的1.6倍、1.4倍,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获批,教育公平和质量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师市累计创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47个,创建16团1营营部旧址、水利水电工程处老师部等红色*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传播能力显著提升。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累计投入资金9.8亿元,实施个基建项目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区教育资源布局,义务教育标准化和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师市教育水平和教育条件得到有效提高。同时,整合师市和团镇卫生、计生、疾病防控、妇幼健康等资源,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依托浙江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南疆公共卫生服务高地建设。中国医学院放射研究所·协和肿瘤康复中心挂牌,医院2所,医护比例达到1:1.,公共卫生人员是年的1.2倍,初步打造了南疆教育医疗文化服务高地。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师市全民参保数据库已入库登记人,较年末增长人。贫困人口参保率%。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比“十二五”期间提高58%。强化师、团、连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师市辖区已建成1个公共服务中心、18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面完成了师、团、连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为基层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五是对口援疆成效显著。第二次中央*工作座谈会以来,在浙江省的大力援助下,师市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完善援疆工作机制,加快项目建设,发挥援疆干部人才作用,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援建工作格局。“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项目、产业、智力援疆,共安排援疆项目个,投入援疆资金13.87亿元,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0个,投资额11.08亿元;浙江省11个市选派名援疆干部支援师市各领域建设。强化智力支持工程,加大科技惠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建设扶持力度;实施干部双挂、人才培养、文化交流、校企合作、技术引进等智力援助,增进了两地合作交流。

第二章发展环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供了良好基础。年至年间,国内消费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2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7.8%,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内需消费巨大的增长空间形成我国牢固经济根基的“压舱石”,使我国可以依靠国内资源和市场来驱动产业体系构建,畅通国内大循环,有效应对国际经贸格局深刻调整的冲击,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经济循环的角度分析,这一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需求和供给之间不平衡、不匹配和不协调。一方面,出口、投资、消费三大需求增速大幅下降,有效需求明显不足。另一方面,有效的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短板。总之,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年8月,*中央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以上论断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方向和实践指引。

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谈会为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强调要持续深化改革,加强维稳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兵团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更好发挥特殊作用。

第二篇总体思路

第一章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的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委九届十次全会和兵团*委七届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以及师市*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牢牢扭住*工作总目标,聚焦履行兵团职责使命,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兵团职责使命,坚定不移在加快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兵地融合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全面从严治*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着力壮大师市综合实力,更好履行“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努力开创新时代师市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发展战略

“十四五”时期,遵循“”总体发展思路,按照“兵城红都、西域学府、大漠硅谷”的城市功能定位,聚焦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一大目标”,突出聚人兴师、引才强市“两大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开放驱动、人才驱动“三大战略”,加快拓展招商专业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四大平台”;着力推进数字强市、森林绿洲、人文兵城、平安家园、*建高地“五大行动”,加快建设“南疆新区”,全力打造国家治理样板、亚洲文化高地、国际合作典范。

第三章基本原则

(一)坚持和加强*的全面领导。坚持新时代*的治疆方略,以*建引领发展、把*建融入发展、用*建推动发展、靠发展检验*建,做到“两手抓、两促进”,健全***警兵民协调联动机制,构建基层*组织治理新格局,全面推进师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二)坚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按照“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总体部署,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快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价值导向、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贯穿师市工作各方面,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各项重点工作,推动改革创新成为各级*员干部的工作常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府引导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师市承接*府行*职能、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国资国企、财税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全面构筑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拓展发展新空间。

(四)坚持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加快推进阿拉尔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升要素聚集和辐射能力,打造南疆兵团经济增长极和西北最安全城市。着力推进团镇、连队协调发展,发展团镇实体经济和产业平台建设,实施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建设美丽连队;继续加强兵地融合发展,推动兵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素市场自由流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产业分工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五)坚持生态立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做好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沙漠以及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优化灌区内、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阿拉尔。

(六)坚持民生优先,共享发展。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重特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突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安全性民生建设,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和应急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四章发展目标

第一节年远景目标

*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及兵团*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为确保师市年与全国、自治区、兵团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师市年远景目标为: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凸显,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占兵团总量达到15%左右,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现代化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文化润疆走在兵团前列,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大幅提高,民生事业和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取得重大突破,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法治师市、数字师市、平安师市取得新进展。

第二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师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是: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到年,师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安定和谐。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总量做大做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到年,生产总值预计完成亿元、年均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亿元、年均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亿元、年均增长17%,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亿元、年均增长18%,建筑业增加值预计完成43亿元、年均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亿元、年均增长9%。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到34:31:35。规模以上企业新增家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亿元、年均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实现19.4亿元、年均增长8%。进出口总额预计达到2.6亿美元,年均增长1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形成实物量亿元,年均增长2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

——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改革创新发展成为主要驱动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经济结构转型优化升级。到年,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力争达到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7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形成改革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比例达9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9%,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养老床位数达到张,每千常驻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6人,年均增长1.1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7‰以内。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万人以上,年均增长6%。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地区就业人口数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以上。脱贫成果巩固率达到%,脱贫后返贫人数动态清零。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12以内。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形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构建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营体系,加快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进一步上升,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0.62万公顷,耕地保有量保持在.8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1;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吨、年均减少3.7%,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控制在兵团下达指标内;空气质量好于Ⅱ级的天数比例在实现45%(AQI)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质好于Ⅲ类的区控河流断面比例达到%,水质好于Ⅲ类的区控湖库断面比例达到%,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团镇污水处理率达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8.0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

——深化改革和依法治理成效显著。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师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建高地进一步夯实。坚持“抓*建就是抓关键”,按照“可持续、动真格、高质量”的理念,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确保领导核心坚强有力、战斗堡垒坚实巩固、先锋模范作用突出,以高质量*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力争到年,实现网格*支部全覆盖。*治生态风清气正、社会治理稳定和谐、各项事业越来越好。

第三篇抢抓发展机遇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第一章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聚焦“兵城红都、西域学府、大漠硅谷”城市定位,持续拓展招商、城市、工业、农业“四大平台”,高质量高水平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做实“一中心”城市功能。以产城融合为方向,进一步完善城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各类先行示范区。

建设“南疆新区”。统筹两个市场、两类资源,努力把阿拉尔建设成东联西合、双循环交汇点,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建设东部产业转移园区,打造世界纺织服装之都;提前谋划阿拉尔空港经济区,打造中巴经济自贸区;加快推进阿拉尔大学城建设,打造国家高等教育兴疆固边示范区;实施新基建战略,按照“八中心、三基地”的城市框架结构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丰富阿拉尔中心城市功能内涵。即依托铁路网、支线机场、高速公路,将阿拉尔市打造成为南疆交通运输中心;依托阿拉尔市商贸物流园、公铁联运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将阿拉尔市打造成为南疆商贸物流中心;医院、医院、医院等,将阿拉尔市打造成为南疆医疗中心;依托大学城和师市深厚的*垦文化资源,将阿拉尔市打造成为南疆教育和文化中心;打造阿拉尔市塔里木河百里画廊等一批文旅景区,创建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旅游度假区,将阿拉尔市打造成为南疆旅游中心;依托产业发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阿拉尔设立或升格机构网点,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师市服务力度,加快构建和完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各类市场要素聚集流动,并向周边辐射延伸的服务平台,将阿拉尔打造成为南疆金融中心和南疆重要金融功能区;依托5G、物联网、互联网、数据产业化,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将阿拉尔打造成为南疆兵团科技创新中心;以数据为主要生产要素,以新基建基础设施为发展基础,借鉴全球的先进理念、技术、模式和经验,与大平台、创新型、大数据公司合作,把现有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业态换道升维到数字经济新业态,赋能传统实体产业,打造阿拉尔数字中心;建设东中部产业群转移承接基地,让阿拉尔成为中国治理样板、亚洲文化高地、国际合作典范。

打造南疆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动库车-沙雅-阿拉尔铁路、图木舒克-阿拉尔铁路、阿拉尔-阿克苏高速公路,积极谋划阿拉尔-和田、阿拉尔-若羌铁路、库车-沙雅-阿拉尔高等级公路前期工作,依托阿拉尔民用机场,加快建设西域国际机场,加快构建高效完备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加快推动“一河两岸”塔河城区段生态治理及修复工程、新建千伏变电站及配套输电线路工程、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太阳能、核能产业。积极参与南疆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支持阿拉尔市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瓜达尔港至*油气资源转化基地,打造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基地。以阿拉尔市规模较大、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为龙头,发展壮大纺织服装产业,将阿拉尔市打造成为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纺织服装产业研发中心。大力实施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程,加快推进城市电力、道路、管网、垃圾、污水处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公租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

统筹市域城镇体系建设,在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下,构建“1+4+N”的城镇体系,形成“风格各异、群星璀璨”的城镇化发展格局。“1”:即阿拉尔中心城区。“4”:即一团、五团两个支点团镇和十一团、十六团两个区域中心团镇。“N”:剩余11个团镇、托喀依乡以及新建团镇。

加大对一团、五团教育、医疗、人居环境、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等领域建设,提高教育、医疗、技术推广等服务水平和质量,在周边地方乡镇推广先进文化和技术,发挥支点团镇作用;加大团镇维稳队伍和设施建设。加强重点团镇交通、水利、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社会经济发展基础

第一章加大阿拉尔市基础设施建设

为确保阿拉尔城市建设和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集中建设一批给水基础设施工程。通过改扩建五团水库,库容增至万立方米,保障阿拉尔市发展中远期用水需求;新建公里五团水库至阿拉尔市人饮供水管道,实现五团至阿拉尔市供水双保障,提高阿拉尔市城区用水保障能力;提升改造阿拉尔水厂、多浪等城乡一体化水厂,对阿拉尔市区老旧供排水管网进行提标改造。实施阿拉尔市城区城市生活污水提升改造工程、清洁取暖工程,推进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第二城市热源点等重大设施建设;在塔河城区段新建、改造防洪堤、建设拦河生态坝等,打造滨水景观。

阿拉尔城区新建、改造绿化面积万平米;建设知青纪念馆1座;新建、改造城市绿化管网公里;新建道路53公里及配套管网,新建城镇供热设施,新增供热面积0万平方米,建设综合管廊10公里,建设日消纳0吨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对城市9.5公里排碱渠实施生态修复。

加强团镇、连队给排水、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污水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到年,团镇给排水、垃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配套完好率达到%,连队饮水、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0%。

第二章构建区域综合交通物流体系

到年,以师市交通物流体系建设“四大工程”为引领,基本形成“四通八达、功能齐全、兵地一体化”的格局,阿拉尔民用机场全面建成运营,铁路网建设取得新进展,公路网基本实现“团团通二级、连连通硬化”,主要团镇节点与南疆地区主要县市实现深度融合。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实现新突破,形成“航空+铁路+物流”区域快速反应通道直达运输系统。

交通战略率先工程。加快完善铁路交通体系、高速(公路)网络体系。加快建成阿克苏—阿拉尔铁路、阿克苏—阿拉尔高速公路,积极推进库车—沙雅—阿拉尔铁路,阿拉尔连接环塔铁路网络支点项目前期工作,形成相互支援、协同发展的应急通道体系,提升阿拉尔在交通运输、维稳戍边、物流枢纽全方位综合实力,不断夯实“一中心”地位。

交通产业提速工程。实施“交通强师”战略工程,以完善交通设施为基础,着力做好“产业转型、产业发展”工作,推动交通运输体系和产业结构调整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师市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产业提速工程主要围绕农副产品商贸物流园、公铁联运、空铁联运物流园,不断提升交通网络现代信息化发展水平,构建综合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专业物流基地和物流末端节点三级物流设施体系,吸引更多央企、内地知名大企业、大项目落地阿拉尔,真正实现产业带动就业。

兵地互联互通工程。加强与阿克苏、库车、和田、喀什等地区、县市在交通设施方面互联互通深入融合,主动融入地区交通综合体系,加强兵地交通统一规划、分段建设、合作共享,积极促进兵地交通深度融合、产业协同发展、资源协同共享、应急协同支援。

第三章完善能源电力设施建设

加大电网建设力度。以保证师市电网可靠性、提高电网输送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国家加快农网改造升级和配电网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建设与师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并适当超前的坚强电网。积极配合推进兵团电力体制改革和区域电网建设,结合“十四五”期间一师全网负荷发展情况,积极参加南疆万千瓦光伏开发建设,加快推进KV、KV输变电工程建设,到“十四五”末逐步形成阿拉尔KV变至KV变辐射型网架,进一步优化师市供电分区及电网网架结构。

加快完善KV及以下供电网络、KV变电站配套提升建设,构筑直供网架,进一步加强师市独立供电系统,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降低电网损耗,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全面提高电网运行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立足师市及周边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光热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发电,优先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主动寻求电力消纳渠道,积极参与南疆万千瓦光伏开发建设,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

清洁高效发展煤电。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提升煤电机组利用效率,“十四五”期间优先发展城镇和工业园区热电联产项目。对新沪热电进行背压式改造或新建一座热电厂,打造师市第二电源点,逐步形成双电源、双热电的安全能源基地。

第四章继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实施病险闸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除险加固工程,改造新井子水库、西大桥水库、胜利水库、西大桥退水闸、西大桥调节闸,提升工程供水、泄洪能力。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工程。实施和田河阿拉尔段新老河道生态治理水系连通工程,对和田河进行河道疏通23.2km,建设运行管道道路30km,解决和田河新老水系连通,缓解师市和田河防洪抢险压力。通过对塔里木灌区南缘绿洲外围进行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对师市退地减水清理出来的土地进行生态修复治理,筑牢生态屏障,当好生态卫士。

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对塔里木河、和田河、喀拉玉尔滚河师市防洪责任段的km河道岸线进行综合治理工程和塔里木河阿拉尔城市段防洪工程,对已建的防洪工程进行必要的提升改造加固。积极参与建设大石峡水利枢纽配套工程项目。加强灌区水利信息化建设,开展塔南灌区现代化试点改造工程,通过对传统供排水渠系进行管道输水提升改造,进一步挖掘农业节水潜力,提高现代化灌区和田间高效节水建设水平。实施沙井子灌区胜利渠0-16公里防渗改建工程,解决沙井子灌区输水问题。

实施现代化灌区提升改造工程。包括现代化灌区提升改造、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灌区量水计量设施及信息化建设等三项内容,现代化灌区提升改造工程对灌区内总干、干、支渠进行防渗改建;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包括胜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井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灌区内6座水库、灌区总干渠、干渠闸枢纽、沙井子灌区、四、五、六团灌区等水利设施信息化改造工程、河道防洪堤工程视频、水位监测信息化改造工程。

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加强重点水源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防渗改建配套工程,加大盐碱地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规模化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积极加大水肥一体化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到年,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总用水量降至85%,场内斗渠防渗率达到95%以上,80%以上盐碱地得到有效整治,棉田和林果采用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实施农业节水提质增效工程,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到年,师市斗渠以上骨干渠道防渗率达到90%以上,改善灌溉面积万亩。建立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机制。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沃土工程、农业节水提质增效工程“三大工程”。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力争到年,高标准农田达到万亩以上,65%以上盐碱地得到有效整治。

第五章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推进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准厂房、给排水、供电(双回路)、燃气、供热、危废(固废)、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建设,推进园区铁路支线(专用线)建设,建设化工材料产业园铁路支线项目,提升园区产业平台承载力。加快阿拉尔市商贸物流园、阿拉尔市公铁联运物流园、阿拉尔市空港物流园、5团陆港物流中心等区域物流园区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第六章推进新基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试点先行、逐步覆盖”的总体思路推进5G网络建设,全面提升5G网络覆盖范围。创新发展面向*用、民用、商用领域的IPV6业务,大力开展‘互联网+行业示范工程’,全力打造兵团数字经济产业高地。年前,师市主城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向有条件的团镇、连队延伸,扩大覆盖范围,初步实现5G网络在工业、文体旅游等领域的应用。

加快师市光纤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完善光纤宽带网络和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向团镇和连队覆盖。加快园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平台示范工程建设。统筹建设师市“大数据”平台,承担师市各级各类数据的采集、治理、分析等应用。建设师市统一的数据信息资源开放平台,推动开放*务公共数据,促进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加快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建设大数据集聚区,开展公共安全、文化旅游、工业、农业、能源、健康医疗、交通物流、电子金融等领域的大数据示范应用。鼓励工业企业利用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加快实现业务、数据和设备上云上平台,带动5G、工业互联网发展,促进形成以平台为核心,基于“数据+模型”的制造业发展新模式。

第五篇推进转型升级建设南疆兵团经济增长极

发挥国家产业*策,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经济强师战略行动,以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四片”为核心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石油化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纺织服装产业研发中心建设,规上企业达到家,构建世界纺织服装之都。发展太阳能、核能产业,积极参与南疆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推进中巴经济走廊瓜达尔港至*油气资源转化基地建设,构建国家化工产业基地;探索援疆省市与兵团组团式合作共建南疆团镇,支持援疆省市和东部城市在师市建立“飞地团镇”,师市在东部城市建立“飞地园区”,实现“飞进来、飞出去”,推进产业省际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建设南疆兵团经济增长极。

第一章推进工业转型发展

第一节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

——高端纺织产业。依托优质棉基地,抓住国家纺织产业振兴*策支持和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机遇,通过完善产业链条、延伸和创新拓展高端纺织集群,力争打造成为世界纺织之都。一是做强棉纺织产业。鼓励优势企业加大产品改造升级力度,重点生产纯棉高支和超高支纱线,占领棉制奢侈品市场,打造生态绿色、功能性、高端棉纱线品牌;加强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应用,探索引进数字化纺纱智能生产工厂,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做特家用、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发展家纺、针织、产业用纺织品(含医用纺织、特种纺织、安全防护纺织品)等产业。三是做大服装服饰业。加快与品牌企业的通力合作,重点发展制式服装、精品棉质服装、针织服装和毛衫。四是做精生态印染业。推广应用印染清洁生产技术、新型纺织材料染整加工技术、废水治理与回用等技术,提高整体印染水平。五是夯实化纤产业基础。有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石化产业资源,以聚丙烯腈纤维、聚酯纤维、聚氨基甲酸酯纤维为主要方向,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拓展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终端产品领域,促进上下游产业链集成发展。六是逐步引进专业市场、供应链、外贸、零配件等纺织服装的配套企业,提高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核心竞争力。将阿拉尔建设成为*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国家级纺织服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产业升级创新示范区。到年,阿拉尔市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亿元。

——石油化工产业。立足自治区和周边国家地区石化市场需求,依托环塔里木盆地油煤气资源(顺北油田等),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石化工业向高端精细化工转变,形成高端石化产品集群。

一是加快发展石化芳烃产业。推进煤油共炼项目进程,聚力推动*天业集团万吨/年煤油共炼项目建成投用,积极促进煤制芳烃技术产业化、纺织服装原料路线多元化建设,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项目。二是加速烯烃产业转型升级。依托顺北油田,利用轻质原油裂解制乙烯技术,重点加工转化乙烯、丙烯等化工产品。三是发展新型氯碱化工。培育发展耗氯高性能纤维、气固相法氯化高聚物、其他耗氯产品,加大氯碱化工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强链、补链、延链,增强化工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到年,把精细化工打造成产值规模亿元产业集群。

——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依托师市农业特色资源以及优质农产品牌、优质奶源基地、富硒食品加工等现代工业,以新农乳业等企业龙头带动,构建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体系。一是提高乳制品品牌影响力。以新农乳业为核心,丰富液态奶和干乳制品种类,提升液态奶和干乳制品品牌影响力,培育果味酸奶、含乳饮料、多种口味含乳零食等衍生产品。二是推进富硒水果和大米精深加工及品控体系建设,提升高品质富硒产品产量。依托富硒大米种植资源,精选有机大米和精米产品,实现全过程品控管理。三是全面提升保健食品质量。研发休闲保健药品、零食,打造阿拉尔药材和保健品品牌。四是丰富休闲零食种类。推进农副产品向绿色零食产业升级转型,优化生产工艺,研发枣酒、枣饮料、枣香精、米酒、纤维素、果汁等水果及大米相关新型衍生食品。五是发展农产品销售加工包装产业。围绕新农乳业和新农甘草,引进农产品销售加工包装企业,发挥农产品生产基地优势。

第二节配套发展两大辅助产业

以新基建浪潮、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契机,依托经开区优势主导产业基础,大力承接和快速发展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为代表的辅助产业,精准补齐主导产业发展短板,加快形成与周边区域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新型建材。以绿色建材、新基建配套材料、先进纺织品材料为主要方向,着力打造南疆区域建材中心。一是发展绿色建材。重点发展钢构及装配式建筑材料、塑料金属复合管、绿色涂料、加气混凝土砌砖等产品,大力引进加气混凝土砌块、钢构及装配式建筑材料制造项目,加快绿色生态建筑产业园建成投用。二是重点发展再生高密度聚乙烯、加气混凝土砌砖、草墙纸、麻墙纸、纱绸墙布、防霉墙纸、塑料金属复合管等产品。三是发展先进纺织品材料。发展包含高端产业纺织品及复合功能纺织材料在内的纺织品材料;积极培育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天然油脂乙氧基化物、烷基糖苷等洗涤剂等轻工材料发展。

——装备制造业。提升配套服务水平,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南疆装备制造中心。一是发展“棉机、纺机”成套装备,提升棉机、纺机等专用成套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大型智能轧花机、新型多片轧花机、染整设备、专用织造成套设备、非织造成套设备、特种纤维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二是发展农业机械装备,加速推进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系列装备制造,重点发展耕整地机械、多功能种植施肥机械、高档农机具、精细农业装备、植保机械、果园和蔬菜植保设备组装和批量自主生产。

第三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依托经开区传统优势产业,引入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技术,重点培育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产业、应急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专精特新尖”要求,进一步加强企业引进和培育。

——节能环保。培育发展节能技术装备,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在石化、建材、煤化工行业应用,重点开发油品及大宗化工原料绿色制备技术、石化装置换热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等石化行业技术;发展环保技术装备,积极推进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发进程。加快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技术及其集成工艺、成套装备与催化剂开发。加强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总磷达标排放等关键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能力。

——生物医药。以现有甘草、丹参、雪莲花生物医药为基础,拓展多种类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和生产,培育发展生物农业,依托富硒资源,研发富硒食品生产和加工工艺,推出富硒系列保健食品;加快医学检验、药品检测、保健品生物效应检测等生物医药检验检测领域建设。

——应急产业。发展应急安全产品装备产业,培育发展新型应急通信、预警、应急救援技术装备产业;培育发展紧急救援社会化服务、应急管理支撑服务等新型应急服务产品;打造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基地,针对灾害现场生活保障、医药用品与疫苗、特种防护材料、特种灭火剂、环境灾难处置材料、工程应急处置产品等领域布局。

到年,初步形成主体活跃、要素丰富、机制灵活、环境优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系统,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师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有所提升,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师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累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带动研发、知识产权、检验检测、标准化、双创等相关服务业增长。

第二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稳粮、优棉、强果、兴畜”方针,推进农业“三大基地”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优势棉花、高效林果和畜牧养殖“三个百亿基地”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稳定粮食生产。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原则,围绕水稻、小麦、玉米三类粮食作物,坚持“区内平衡、略有节约”的目标,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工转化能力,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应急保障体系,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开展粮食节约行动,保障粮食安全。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二团、七团、八团、十二团、十三团、十六团水稻主产区,四团和五团为小麦、玉米主产区。到年,师市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小麦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

优化棉花产业。树立全产业链发展理念,从源头保障棉花质量,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重点发展早中熟陆地棉和早熟长绒棉,培育用于纺织60支以上高织纱的优质棉花,全面推广机采棉。稳定宜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巩固宜棉区,退出五团、六团部分次宜棉区的棉花种植。引进和筛选种植“双29”“双30”等高品质的优质棉花品种,依托师农科所和塔河种业重点培育、推广优质、早熟、高产、抗病、适用机采的棉花品种。控制棉花审定品种数量,推进“一主两辅”用种模式,提高棉花品质一致性。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兵团土壤改良项目,探索发展定制化产品,顺应市场化需求,通过组建棉花产业化联合体、推广订单模式等,纵向连接棉农、棉花加工企业、纺纱企业、服装加工企业等主体,生产定制化棉花产品,探索在二团、九团、十二团、十六团等团镇试点建设定制棉生产基地。到年,师市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

做精特色林果业。把优化品种作为林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通过与大企业合作、代建代管等多元创新模式,建立苹果、香梨、杏李等特色林果示范园,促进师市特色林果产业“百亿集群”快速成型。

优化林果产业合理、科学布局。适当调减红枣种植面积,加快红枣产业提质增效,推进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面实施果园土壤改良和培肥计划,推广宽行密植、主干结果、水肥一体化、果园滴灌、喷灌技术以及灯、板、剂等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积极打造高标准果园,提高果园效益。以十团、十一团、十二团、十三团、十四团等为重点,在现有灰枣、骏枣等品种基础上,通过改接新品种等方式,积极发展冬枣、蟠枣等鲜食红枣;以三团、四团、六团、九团、十团等为重点,种植适合区域环境的特色林果,以三团核桃、四团吊干杏、六团苹果、九团香梨、西梅、恐龙蛋等为特色林果业,积极引入龙头企业,在九团、十团种植3万亩樱桃。

到年,林果业面积达到万亩,其中红枣50万亩、核桃13万亩、苹果13万亩、香梨12万亩、吊干杏6万亩、樱桃3万亩、其他特色林果3万亩。

做强现代畜牧业。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要求,依靠*策支持引导,做强畜牧产业。重点打造百亿生猪产业,实施奶业振兴计划,充分发挥畜牧龙头企业的作用,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畜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加大畜牧机械在养殖场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实现畜禽养殖标准化、规范化、机械化、现代化、生态化发展;建立肉制品质量追溯体系,启动建设师市肉制品流通追溯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基地、市场、企业等子系统;鼓励养殖场建设粪污制沼设施等,促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做强以生猪产业为主导的畜牧业。

依托天康、中矿、中欧、新农等企业,在二团、三团、四团、六团、八团、九团、十团、十二团、十四团等团镇建设生猪养殖基地;在一团、四团、五团、十团等团镇建设奶牛养殖基地;在一团、四团、五团、八团、十团、十三团等团镇建设肉牛养殖基地。以二团、六团、十二团、十三团为重点,适当扩大禽类养殖规模。

坚持“作物秸秆、人工饲草、专用颗粒饲料”多元供应渠道,健全饲草料社会化供应体系。围绕农牧林结合,推进粮经饲统筹,推动农林牧渔结合、促进种养加一体化,逐步打造现代畜牧业绿色循环体系。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建设,提高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动物卫生监督能力和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到年,商品生猪出栏达到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生猪蛋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7.5%以上。

培育设施农业、渔业、中草药等“X”特色产业。立足现有基础,优化提升设施农业、色素辣椒、小龙虾、中草药等经济效益优良的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以七团、十团、十一团等团镇为重点区域,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加快设施林果、食用菌等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以五团、七团、八团、九团、十团、十三团、十六团为重点发展特色渔业,在养殖“四大家鱼”的基础上,扩大大闸蟹、小龙虾、*辣丁、罗非鱼等特色水产品养殖规模,打造水产品品牌;以十二团为试验种植区域,充分利用枣树疏密后的行间地套种色素辣椒,建设试验种植基地,逐步拓展规模;充分发挥阿拉尔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带动作用,以八团、九团、十二团、十三团为重点积极探索板蓝根、丹参、大麻、蚕蛹虫草等中草药种植,有序发展规模化种植。

依托阿拉尔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红枣为主导产业,围绕“生产+加工+科技”和“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的经营模式,培育家庭农场60家、各级示范社30家、产业化联合体5个。与龙头企业合作,建设苹果、樱桃种植示范基地,完成3万亩鲜食果品标准园建设;补齐畜牧业发展短板,打造百万头生猪养殖大师。持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平台,唱响塔里木河区域品牌,“两品一标”认证率达到80%以上;持续打造全国最优红枣基地。

第三章大力发展服务业

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助力“四化”建设为主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重点,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各城镇齐头跟进的发展格局;优化服务供给,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激发消费活力,促进区域协调,加快形成服务发展的新动能,吸引更多人口落户。努力使师市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加快优化、贡献不断增加、竞争力有效提升,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服务水平,构筑体现特色,与“一中心”相匹配的广就业、增税收、强辐射的服务业产业体系,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积极争创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家*服务普惠城市、养老托育示范城市等各类试点示范地区(基地),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节生产性服务业

结合周边发展区域性的物流集散、金融服务、科学技术及文化旅游四大比较优势产业。提升南疆区域性服务中心城市功能。

现代物流业。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通道建设机遇期,加快现代物流业规划布局。加快培育阿拉尔物流枢纽,打造丝绸之路南通道上重要的区域物流集散地和中巴经济走廊带的现代物流集散中心。积极发展仓储、交易、加工、配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物流园区(中心),提升重要交通节点物流能力。鼓励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提高集原材料和产成品包装、采购、仓储、加工、分拣、配送一体化运作水平和规模化程度。大力发展公铁联运、甩挂运输等新型运输方式。构建形成覆盖南疆的“五小时”、快速连接周边城镇的“一小时”的高效物流圈,构建南疆区域物流集散中心。

信息服务业。依托兵团5G网络建设,加大5G+互联网应用在数字*府、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及农业信息化领域的建设推广,以信息化技术促进师市各行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师市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兵团5G南疆数据中心及兵团5G产业南疆数据中心,根据需求建设5G塔站。在智慧*务、平安团镇、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生态环境、城市文化等21个领域推进5G应用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通信管理机构积极对接,推动5G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

抓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制高点作用,提升软件与信息产业园区服务功能,积极发展运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础软件等战略新兴技术,突出发展面向服务平台和终端的应用软件和集成软件。

加大信息化人才交流培育力度,提升转化培育创新驱动能力,使5G信息化通信技术惠及师市各行各业、广大干部职工群众。

商务服务业。发挥商务服务的集散辐射能力和内在活力,加快培育企业管理、法律咨询、市场调查、工程咨询、资产评估、会计、广告、推广等商务服务行业,在酒店管理、市场管理和广告营销等重点领域,构建一批有影响的专业化商务服务机构。

加快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商务服务机构,注重商务服务业中的人才培养。通过*府的重点扶持和*策倾斜,建设一批商务服务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机构),成为南疆兵团知名度较高的商务服务机构。

金融服务业。利用援疆单位的金融服务业发展优势,推动阿拉尔市建设成为南疆金融中心,吸引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入驻,推动设立人民银行阿拉尔支行,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发挥*企业上市“绿色通道”优势,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建立完善兵团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对入库企业做好培育、指导工作,落实新上市企业奖补*策,积极引导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推动完善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围绕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加强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中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着力推进金融资源集聚和金融创新,不断开拓金融市场广度,打通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新通道,发展高效安全、绿色普惠、开放创新的金融服务业,打造立足阿拉尔、面向南疆地区的区域性金融服务高地。

第二节生活性服务业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扩大消费需求为目标,重点发展现代商贸和休闲旅游,积极培育社区服务和房产开发,着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

一、现代商贸

(一)城镇零售商业。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推进阿拉尔市大型超市或购物中心由传统商业向主题型、体验式、智慧化商业中心转型,提升消费环境品质。依托阿拉尔市商业街、步行街形成一站式综合性消费平台。充分发挥灵活、贴近居民的优势,在有条件的团镇、社区打造“十五分钟生活服务圈”。阿拉尔市积极发展包括购物中心、连锁超市、便利店、专业店和专营店等新兴业态,通过推进连锁业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建设,对现有零售商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和提升。团镇利用现有设施(已建商贸城),支持连锁超市、便利店和专营店驻店经营。

(二)专业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立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依托聚天红商贸物流园,构建棉花、红枣、苹果、香梨、核桃等农产品流通市场;加快启动建设居民生活物流园;完善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重点城镇的农贸市场建设,构建师、团二级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构建信息采集、价格发布、种植品种、数量规模、市场需求等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引导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

整治提升阿拉尔市汽车、农资市场、果蔬批发市场、粮油副食品为代表的销地型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包括废旧汽车、物资回收市场建设;重视阿拉尔市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外地游客消费和本地产农副产品销售等专业市场(或季节性商品交易区)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扶持团镇、社区建设商业综合体(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等;重点对团镇、社区现有农贸市场、特色商业街进行改造提升。

(三)住宿餐饮、娱乐业。通过招商引资在阿拉尔市兴建若干个高档次星级宾馆、上规模的饭店和有文化品味的娱乐经营项目,提高全市宾馆、餐饮、娱乐业的服务质量和档次。鼓励支持民间投资主体在团镇建设快捷酒店、宾馆;鼓励支持民间投资主体开发利用镇区周边特色自然、人文等资源、弘扬*垦文化,投资建设现代农业观光、户外徒步、沙漠探险、垂钓等娱乐经营项目

(四)电子商务。积极稳妥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强流通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流通企业加大对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投入,建设企业内部信息集成网络和对外信息传输通道。促进流通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构筑电子商务平台。在确保网络安全和支付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网上订货、网上营销和网上结算。

(五)商贸服务业。培育新商业模式。加快推动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培育无人便利店、线下体验店等“新零售”商业模式,加快推动电商、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培育本地电子商务企业。

二、旅游休闲业

围绕第一师阿拉尔市“塔里木河起源地、丝绸之路必经地、昆岗文化发掘地、旅传承地”的总体特征,构建“一心、两廊、两带、两区”全域旅游格局,努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将阿拉尔市定位为旅游综合服务、大漠水城、屯垦文化风情、旅游休闲养老慢城。依托阿拉尔市三五九旅精神传承地,打造南疆兵团红色文化研学游中心地。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继续抓好昆岗沙漠公园、睡胡杨谷、塔河源等旅游景点建设,承办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阿拉尔段赛程,打造“沙漠之门”越野赛事等一批精品赛事旅游活动。到年,创建国家5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和4A景区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5星级酒店2家,4星级酒店5家,3星级酒店15家;星级以上农家乐30家;培育规模以上文旅企业50家。旅游年收入增长率大于20%,旅游年收入达到15亿元,旅游接待人次年增长率大于15%,旅游接待人次达到万人,把阿拉尔打造为中国旅游名城和*旅游发展新地标。

三、康养产业

适应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的趋势,推进医养结合,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依托阿拉尔市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医疗资源,培育发展阿拉尔市成为南疆康养、养老城市,逐步形成品牌化、连锁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康养产业,进一步形成集聚效应。

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依托阿拉尔市建设的5G城市,发展智慧医疗;把“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广运用到医疗、医院、健康管理等各个领域,助力提质增效,提高服务水平。

推进医养结合,按照“医、护、养、学、研”一体化建设目标,鼓励和扶持护理院、康复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医疗机构发展,完善治疗、康复、中期、长期护理服务链,推动医疗机构、养老机构资源互动融合。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保健、健康管理、健康养生、健康保险、体育建设等多样化健康服务。支持发展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社会急需的健康医疗服务。

第六篇创新发展建设大漠硅谷

第一章打造南疆科技创新中心

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创新开放合作,完善师域内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布局建设兵团级创新平台和技术中心,继续支持阿拉尔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制,鼓励各类企业设立科技创新公司,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开展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区域创新中心。

第一节培育健全科技创新主体与平台

以推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统筹各类科技资源为抓手,以高效能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创新型师市建设。依托杭州市、宁波市的创业创新平台,共享浙江创新资源。在杭州市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育—繁—推”贯通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密切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关系,形成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棉花种业创新工程样板。

围绕师市优势产业,重点加强与塔里木大学、石河子大学、*农垦科学院的合作,在油气化工、纺织服装、红枣、奶制品等方面建设师市级重点实验室,稳步推动兵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支持企业与疆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合建设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优势力量,探索打造前沿技术产业链股份制联盟。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南疆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建设需求,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积极争取兵团级创新平台建设。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塔里木大学、农科所为研发主体,农业科技型企业、各团镇为应用推广主体,科技特派员引领带动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十四五”末,师市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突显,师市成为南疆的科技创新高地,并进入兵团前列。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师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到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4家,建设兵团级众创空间10家、国家级双创平台5家。建设1—2家兵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到1亿元。

第二节继续推动实施各类众创工程

鼓励创新创业、加大创新创业等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退役*人、就业困难人员、团镇富余劳动力等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完善中小微企业创业扶持*策,支持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形成创业促就业工作体系,建立面向各族群众的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章建设南疆教育中心

以“快速聚才、聚文、聚业”为目标,强化人才支撑,全力打造阿拉尔大学城。参照全国援疆模式,积极引进内地高校、科研机构到阿拉尔办学,学科设置与塔里木大学差别互补,全力推进阿拉尔大学城建设,实施塔里木大学倍增计划,加快建设塔里木大学医学院、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阿拉尔大学城拟规划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建设资金约亿元,计划引进5-8所高校、科研院所入驻大学城,到年全日制在学学生总量达到5万人左右,到年建成10万人左右规模的国内知名、兵团特色的高水平、示范性、现代化大学城,全力打造南疆教育中心,构建国家教育创新发展特区。

第三章建设南疆区域医疗中心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促进医疗康养事业持续发展。建立覆盖师市职工群众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养生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模式,打造南疆区域医疗中心。

合理布局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建设师级医疗中心,医院、连队(社区)卫生室医疗体系和“医共体”,实现各层次医疗卫生机构职能明确、运转良好,在分级诊疗体系和制度建设中各司其职。努力推动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

推动浙江大学6医院与师市、医院建立医联体远程会诊模式,建设一团、五团、十四团、三团、医院;在生产生活一体化连队、特殊作用类连队建设一批标准化卫生室。支持传染病、医院发展,建设南疆医疗中心。

合理布局老年病院、老年护理院(站)、医院、疗养院等老年医疗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优先兴办中医、社区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精神病、慢性病等中间性医疗服务机构。

第七篇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第一章推动新型城市建设

积极探索师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三规融合”,促进“多规合一”。鼓励城市文化多样化发展,形成多元开放的现代城市文化。塑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城市风貌。全面开展阿拉尔市城市设计,加快建设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按照现代城市发展新趋势,推动城市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增强文化魅力,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和谐宜居、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新型城市。

第一节落实森林绿洲行动

以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载体,改善城市的生态质量,初步建立城市生态、经济、文化和自然的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和生态城市,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

大力实施防风固沙等生态绿化带工程,共同构建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区域,抓好阿拉尔市景观林带和环城防护林建设,构建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塔里木河生态保护区,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规划建设生态廊道和公园绿地,增加公共绿地面积。

以退耕还林(草)、防风治沙、防止土地盐碱化为重点,以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加强环境保护,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改善城镇环境质量。按照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科学规划生态功能区,重点加强绿地水系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加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建设塔里木河生态保护区,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加强地下水源的保护,加强湿地和物种多样性保护。阿拉尔市在已建成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做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继续打造城市形成“一环、两心、三轴、多点”为主体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构建内部环抱,经络全城,营造大地园林景观,实现大区域绿色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建设人文兵城

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积极制定创城方案,积极动员,着力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强化文明创建工作,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成功创建文明城市。

坚持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聚焦建设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巩固和连创兵团级、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坚持以文化为灵*,将红色基因、兵团文化、历史文化有机融入城镇建设之中,努力提升城镇的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打造人文兵城阿拉尔市。

整合塔河源、沙漠之门、睡胡杨谷等文化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兵团精神、三五九旅精神和胡杨精神内核,精心策划一批*民融合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精品线路和成熟产品,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利用师市西域文化、昆岗文化、屯垦文化等,创作第一师阿拉尔市的影视作品,宣传阿拉尔文化和城市;尝试引进芭蕾歌舞团,策划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大型芭蕾歌舞演出等形式,以西域文化为特色的少数民族歌舞,推动演艺娱乐业与市场接轨。

依托团史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展馆,以“一团一馆”为目标,打造丝路屯垦博物馆群,通过举办西域文化博览会、兵团文化博览会等,实现“文化戍边”、“文化强师市”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推进5G+智慧城市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兵团部署要求,抢抓5G新基建发展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府治理、实体经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促进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和业务流程协同再造,不断提升师市决策水平、社会治理能力,高标准打造南疆数字经济集聚区。

依托南疆兵团数据处理中心,构建智慧城市入口,为城市管理提供智能化辅助决策,面向智慧城市的公共安全、民生保障、城市治理、应急环保、*府服务等行业应用,打造师市AI智能中枢。推进5G+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智慧家居、智慧能源、智慧*务、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网格等智慧城市建设。打造“一张网、一朵云、一平台、一数据、N应用”的数字体系,建设5G独立组网,在师市建设南疆兵团数字中心和运营中心,打造智慧城市,实现5G应用与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经济及生态环境等行业融合。

年,打造南疆兵团智慧城市,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第二章推动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城镇空间布局

按照第一师师域城镇空间布局,结合各城镇发展规模及趋势,确定第一师阿拉尔市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为“一心三轴四片”的城乡空间格局。

一心:师域城镇空间发展核心,以中心城区为主,联动九团、十团、十二团,共同形成整个师域的空间发展核心区。

三轴:依托S、G形成一横一纵的Y字形城镇发展主轴和依托G国道形成的横向城镇发展次轴。

四片:根据城镇空间布局,依托中心城区和一团、五团、十一团、十六团四个中心团镇辐射带动,规划形成北部团镇发展片区(五团、四团、六团)、西部团镇发展片区(一团、二团、三团),中部团镇发展片区(八团、七团、十六团),东部团镇发展片区(十一团、十三团、十四团)。

第二节城镇体系结构

根据兵团城镇体系结构,第一师阿拉尔市的体系结构为阿拉尔市—副中心镇—重点镇——般镇四级城镇体系结构。

加快高品质城市建设,发挥阿拉尔市南疆兵团中心城市作用。以南疆兵团中心城市为基础,提升城市能级,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平台,奋力谱写区域中心城市新篇章。坚持师市国土规划及城市规划修编为引领,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增强“一中心”功能;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拓展城市大平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及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南疆交通物流中心,商贸旅游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医疗康养中心和创新创业中心。着力提升阿拉尔市核心竞争力,增强辐射带动南疆区域的能力。

积极培育城市副中心。城市副中心的培育是优化城镇体系、促进师市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积极培育垦区中心镇金银川镇(1团)及国家特色小镇沙河镇(5团)为阿拉尔市副中心,按照兵团城市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补充完善副中心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布局住房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服务、教育培训、批发零售、物流贸易等服务功能。分担中心城市部分职能,与中心城市分工合作,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发挥兵团“三大功能”“四大作用”,成为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区域中心。

高质量推进重点城镇发展。重点城镇的建设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高重点城镇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产业支撑能力、公共服务品质,推动城镇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推进四团永宁镇、六团双城镇、八团塔门镇、十团昌安镇、十一团花桥镇、十二团塔南镇、十三团幸福镇、十六团新开岭镇等八个重点城镇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简化户籍迁移手续,加强*策宣传,开通线上申请审核系统,大幅提高服务便利性;推动常住人口逐步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方便人口流动;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入园*策,使其在流入地享有普惠性学前教育;加速住房建设进度,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着力帮助新增人口解决住房问题,确保“留得住、融得进、过得好”。

第三章打造美丽连队

优化团镇连队空间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水平,着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连队。按照“生产生活一体化连队—特殊作用类连队—作业站”三级连队结构体系,对师市所有连队进行分类,加强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将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住房安全保障作为重点,逐步推行垃圾源头分类,推进卫生厕所改造,彻底治理连队居住区黑臭水体。按照连队居住区人口规模,适当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基本满足职工群众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需求。生产生活一体化连队建设突出抓好连队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产业发展延伸、连容连貌提升、生态景观绿化等领域发展,着力打造美丽连队;特殊作用类连队培育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型美丽连队,提升连队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基层维稳戍边能力;作业站建设重点做好公共设施维护、生产服务设施配置。

到年,实现连队通硬化路率达到%,团镇连队道路安全隐患治理率基本达到%,具备条件的连队通客车比例达到%。

第四章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进城乡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城市城镇的人力资源市场,落实团连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科技人员下团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激励和利益分享机制。创新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统筹发挥*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加快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和经营组织形式创新,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小城镇建设,引导更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投向团镇。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融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生产生活一体化连队、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扩大公共财*覆盖范围,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统筹城市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向团镇、生产生活一体化连队延伸,强化城市和小城镇基础设施连接,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联网、共建共享。加快公共服务向小城镇和生产生活一体化连队覆盖,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向小城镇延伸,推进城镇和连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小城镇和连队一体化。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融合。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护一体化,统筹规划城乡综合交通运输设施,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推进连队通户道路硬化工程。统筹规划城乡污染物收运处置体系,深化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连队延伸,实施农村清洁取暖工程,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完善城乡绿化体系,加快推进绿道建设,健全分级分类投入机制,鼓励将城镇、连队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打包,实行一体化开发建设。

第八篇绿色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着力实施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保护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定位,分类精准施策,加强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塔里木盆地西北部荒漠生态功能区、天山南坡西段荒漠草原生态功能区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做好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沙漠以及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优化灌区内、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阿拉尔。

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全面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推进国土空间管控,运用“三线一单”规划成果,对生态严控区进行优化调整,整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禁止开发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保护力度,建立实施“准入清单”和“负面清单”。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规范区外物种引进程序,提高对外来物种的防控能力。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绿洲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防治,认真贯彻执行新一轮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牧还湿项目。

第二节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有序实施退地减水工程,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肥、新型缓控释和水溶性肥料等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深耕深松、轮作倒茬等有效做法,推进精准施肥减量。到年,化肥用量持续下降,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扩大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重点推广抗病品种、轮作倒茬、调整播期、种子处理、诱捕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到年,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量进一步降低,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覆盖率达到30%以上。

根据优先保护类耕地周边环境特征、污染源类型及分布情况,制定并实行严格的土壤环境保护措施,确保优先保护类耕地质量不下降。开展棉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区建设,扶持地膜回收网点和废旧地膜加工能力建设,健全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体系,创新地膜回收与再利用机制,完善扶持*策,开展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

到年,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农田废弃地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当季回收率达到90%。

第二章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以清洁生产为切入点,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从源头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以煤油共炼、轻质原油制乙烯项目为龙头,通过提高煤炭、原油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延伸拓展芳烃、烯烃及下游高端化工材料、专用化学品等产业链,统筹企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副产品及废料在企业间形成循环、继续推动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使原油、煤炭等资源价值得到充分实现,从而更好地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实施垃圾分类回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余热余压利用等循环经济重点示范工程。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

第三章倡导绿色文明生活

推动生产、流通、回收等环节绿色化。增强绿色供给,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使用环保原材料、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推进绿色包装,加强对包装印刷企业的环境整治力度,引导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提高废物妥善无害化处理处置力度。促进绿色采购,引导企业实施绿色采购、构建绿色供应链,加大对生命周期过程中环境影响较小、环境绩效较优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采购力度。开展绿色回收,鼓励企业开展源头减量、综合利用、废物分类回收处理。

推进衣、食、住、行等领域绿色化。引导绿色饮食,鼓励餐饮行业减少提供一次性餐具、更多提供可降解打包盒。鼓励餐饮企业对餐厨垃圾实施分类回收与利用。推广绿色服装,坚决遏制将珍稀野生动物毛皮作为服装原料的行为。限制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服装材料、染料、助剂、洗涤剂及干洗剂的生产与使用。倡导绿色居住。引导家具等行业采用水性木器涂料、水性油墨、水性胶黏剂等环保型原材料,加强VOCs等污染控制、切实提升清洁生产水平。鼓励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环保出行,合理控制燃油机动车保有量,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全面构建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全民行动体系。开展生活方式绿色化活动。开展绿色生活“十进”活动(进家庭、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商场、进景区、进交通、进酒店、进医院)。

开展全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建立绿色生活宣传和展示平台,利用环境教育基地,开展以生活方式绿色化为主题的浸入式、互动式教育。发挥媒体宣传引导作用。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我国资源环境国情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督促*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物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为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九篇共享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质量

第一章加强就业完善社会保障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坚持把稳定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整合职业教育、技工院校等培训资源,开展校企合作,为择业人员提供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定期组织召开企业专场招聘会。大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岗前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运用财*支持、税费减免、创业投资引导、创业担保贷款等手段,激发创业活力。“十四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第二章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改善各级各类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等基础能力建设。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突出公益普惠,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大幅提高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策,鼓励通过*府购买服务、补贴租金、培训教师等方式,加快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新建或者改扩建社区、团镇幼儿园,完善幼儿园基础设施,保障职工群众子女入园。学前教育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培养幼儿健康体魄、良好生活与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阿拉尔市、团镇新建扩建一批幼儿园。到年,幼儿园毛入学率达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4%以上。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统一标准,新建及改扩建街道、团镇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师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完善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和保障机制,推进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探索以兵团二中和师级中学进行学校联盟、集体化办学模式,加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大力提升团镇义务教育质量,到年,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推动普通高中与职业融通发展改革试点,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第一师高级中学为引领,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水平;推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探索学校联盟的办学形式,积极实施选课走班,建立导师制等改革试点,扩大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科学制定高中阶段学校发展规划,优化高中阶段学校布局。到年,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99%。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科学确定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推进“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培养,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率先在阿拉尔市大中型企业开展产教融合试点,推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鼓励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建立健全对接产业发展中高端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教师周转编制数额,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加强中小学音乐、心理健康学科教师选聘力度,解决教师短缺问题。

第三章补齐卫生事业短板

强化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以师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连队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网络。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的全覆盖,推动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争取建设医院,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8%以上。加强艾滋病检测、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管理,全面落实临床用血核酸检测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疫情保持在低流行水平。建立完善结核病防治综合服务体系,推广“主动发现+营养早餐+集中服药”防治模式,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筛查和监测,建立1-2个耐药监测实验室。建设阿拉尔公共卫生检测中心。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医院、医院医院,组建医院、一团、二团、三团、四团、五团、六团、医院医院紧密型医共体;组建以医院、七团、八团、九团、十团、十一团、十二团、十三团、十四团、十六团、医院分级诊疗的医院紧密型医共体,通过浙江大学6医院平台,推动打造南疆兵团医疗中心。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升医疗救助托底保障能力,强化基金预算管理和风险预警,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策。加强医保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中医建设,依托医院中医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养生保健服务发展。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建设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探索建立以幼儿园和妇幼保健机构为依托,面向社区、指导家长的公益性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模式。提高妇幼健康水平,促进健康老龄化。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加强妇幼健康保健体系建设,规范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有效保障妇幼健康。倡导优生优育,继续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科建设,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开展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规范发展多各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畅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就诊“绿色通道”。推动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利用组团式援疆的优势,采用以院包科的形式,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弱势学科建设。医院规培基地和卫生健康人才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开展住院医师和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医院乡村医生培训支持力度,加大对连队卫生员培训,争取“十四五”末,实现连队卫生员乡村医生证全覆盖。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统筹协调作用,对标《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年版)》,通过三年(-年)三个阶段,以加强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建设、保障爱国卫生工作各项经费、提升爱国卫生人才素质为抓手,以强化社会动员、加强法治保障为手段,全力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和全面健康水平,推进健康师市建设,巩固“自治区卫生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确保阿拉尔市跨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

第四章推进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领导权意识、阵地意识、底线意识,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打造文化高地,确保文化润疆当好示范。

第一节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面建成“标准健全、发展均衡、便捷高效、保障基本、促进公平”师、团、连(社区)三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师市融媒体中心,优化媒体机构,规范传播秩序,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夯实长治久安思想基础。以师市文化中心、公共体育活动中心等重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为主体,团镇职工活动中心、连队职工文化活动室为补充覆盖全师的的文化活动场所,不断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

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的作用,不断创新完善按时、延时、错时服务机制,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的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广泛开展公共文化巡展、巡演、巡讲和全民阅读、艺术培训、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全民健身等文体活动。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歌咏、书画、读书、朗诵、文化演出等文化活动,活跃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为城乡居民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

第二节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

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提高职工身体素质;重点完善师市、团镇、社区的公共体育建设设施,实现公共体育场地免费开放。完善城市(镇)体育功能设施,建设与15分钟生活圈配套的公共体育健身圈;以阿拉尔市体育中心、游泳馆和团镇职工运动场、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为依托,承接区域性、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体育活动和赛事。

第三节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

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总体思路,坚持“重整合、优布局、育产品、数字化、社会化”发展思路,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强师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化、标准化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产品及服务创新发展;优化公共文化和旅游设施布局,提升智慧化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府和社会力量共建共享,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转型升级。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协调融合发展,为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提供新路径。

第五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保障基本,增强基础性、兜底性保障。

健全和创新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全面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兵团级统筹。完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作用。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促进各类医疗保障制度互补衔接,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建立健全适应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参保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探索推进工伤康复体系建设。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医保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

提升社会保障*务服务管理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务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为参保人员和单位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持续开展工伤预防的宣传与培训,提升工伤预防费使用效率。完善“互联网+”社会保障服务管理,优化流程,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社会保障管理方面的运用,提高社会保障服务便利化、快捷化和安全性。

促进兵地社会保障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师市与阿克苏地区社会保障体系互联互通,进一步扩大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医疗机构范围。大力推进师市与阿克苏地区社会保障信息共享,坚持协商共治,完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及医保、医疗、医药谈判协商机制,不断增强师市与阿克苏地区参保人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师市社会保障高质量协同发展。

健全和完善妇女儿童和家庭建设。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制定相关*策、机制,促进妇女参与师市经济社会发展、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平等权利得以保障。拓宽妇女就业渠道,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妇女享有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和保障体系。保障儿童优先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儿童优先原则,建立和完善促进儿童优先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制度体系,保障资源配置对儿童基本需求的高度优先。完善儿童监护制度,健全基层儿童保护机制,落实困难儿童保障制度。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治理机制,提升儿童网络素养,严厉打击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支持家庭发展。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建立完善支持家庭发展的制度体系,推进完善生育支持、儿童养育教育、老人赡养、促进工作家庭平衡等相关*策,加强对困难家庭、失独家庭、单亲特困等特殊家庭的*策支持、救助和服务。

第六章完善社会救助基本体系

第一节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提高群众福利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养老服务产业。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全面深化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破除养老服务业发展瓶颈,激发市场活力和民间资本潜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制定*府购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策,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断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推进养老服务向全社会老年人拓展。到年,师市养老服务床位数达到张。

加快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提高孤残儿童社会福利水平,逐步完善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制度,推进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加强贫困和重度精神疾病患者收养和治疗服务。

第二节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府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将救助范围扩大到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病患者和重度残疾人等人群,充分发挥临时救助的保障作用。加强残疾人救助保障和慈善事业发展。统筹最低生活保障和救助制度,推动医疗、住房、教育等专项救助向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贫困家庭延伸,构建梯度分层的社会救助体系。

第三节提高社会应急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按照“全面覆盖、产业安全、社会稳定、风险可控、防救结合、应急联动、平台统筹、生命至上”的原则全面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应急救援联动指挥平台建设,建立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及联合处置机制。完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规范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救援演练,加强危化品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发挥社会救助组织的积极作用,实施安全生产“铁网”工程。加强安全信息化体系建设,依托“大学城”专业技术力量,推动安全工程相关学科和安全科研成果转化。

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建设。推进师市城乡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实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推进师团火灾防治基础能力建设,实施团镇消防站和森林草原火灾防治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团镇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丰富应急物资储备品种。推进灾害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应急抢险救援、信息服务保障以及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宣传教育等能力建设工程,提升事故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分区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

提升应急管理保障水平。加快师团综合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加强应急管理执法装备和骨干救援队伍专业化技术装备配备力度。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感知网络、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安全监管资金保障投入,推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标准化达标“三位一体”体系建设。加强交通、水利、通信、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和灾后恢复保障能力建设,完善铁路、公路、航空应急运力储备和调用机制,构建多维立体应急运输网络。持续开展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第十篇开放发展提升开放经济规模水平

第一章积极实施开放驱动战略

“十四五”期间,师市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内容为主线,充分发挥师市在区域位置产业布局、农副产品、工业产品、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对外开放,围绕兵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及“中巴经济走廊”战略定位,全面推进开放驱动战略,打造阿拉尔空港产业园,推进中巴自由贸易区建设。

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发挥师市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交通枢纽、商贸物流、文化科教、金融和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创建师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经贸交流平台;加强路网通道建设,畅通铁路、航空、公路等交通方式,构建区域性交通中心。以产业优势带动资源优势,重点建设阿拉尔南疆优质棉纺织品服装城、现代农业示范、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能源化工等领域,做强产品资源和市场。

围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将着力打造南疆区域航空枢纽,打通向东联结国内市场、向西联结中巴经济走廊,打造中巴空中经济走廊和中巴自由贸易区,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阿拉尔汇集,提升产业层级和城市能级。

围绕阿拉尔机场、火车站和支线铁路,积极推进阿拉尔市国际内陆航空港建设,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完善区域多式联运交通基础,推进以5G为核心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国际商贸物流服务、商品交易展示、仓储加工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等发展平台,完善数字化交易配套服务设施,推动跨境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商贸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着力培育南疆中心城市国际化开放发展的商贸物流核心区,打造南疆兵团自由贸易港、跨境贸易中心、国际消费中心、数字仓平台、红枣期货及棉花国际仓大数据平台。

第二章提升对外经贸水平

凭借阿拉尔市南疆区位优势和陆路联通优势,搭建面向周边地区、内地省市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多层次商贸合作交流平台,以丝绸之路三条陆路大通道为基础,依托师市丰富农产品、工业品资源开辟面向内地省市、面向西亚国家的贸易通道,打造师市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发挥园区产业聚集功能,按照园区产业化,产业循环化的要求,推动建设阿拉尔铁路仓储、金银川、玉尔衮、昆岗驿站等物流园区,发挥产业聚集,产品统一集散的功能。依托师市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师市龙头企业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农业技术推广、农机装备、农产品、工业品、对外工程施工、投资办企等方面合作力度,开辟经贸往来合作新机制。依托师市丰富的农产品、工业品资源,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工业品流通上的引领作用,创新销售和物流方式,建立师市产品网上网下直销市场,促进师市销售市场的繁荣,建成兵团对外宣传和营销的典型示范窗口。

以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推广出口基地、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出口基地、优质棉纺织品服装生产出口基地、石油天然气进口加工和储备基地、果蔬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粮油及饲料加工产业集群为重要抓手,加快“走出去”的发展步伐,重点推进外贸企业物流基地、电商平台和营销网络建设,加强服务和指导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引导企业调整贸易方式,优化商品出口结构,提高师市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档次。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支持企业开展对外贸易,不断状大外贸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发挥浙商分布全球的优势,与三师及广东企业加强合作,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以“空中丝绸之路”为纽带,搭建兵地优势产品外销推广平台,畅通产销对接通道。通过举办展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网上对接等各类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搭建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平台,促进商品流通。兵地共同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促活动,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欧亚博览会”“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平台,共同推介兵地优势产业产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鼓励企业广泛参与兵地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商产业链等各环节融合发展。共同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共同举办相关境外洽会推介会和论坛活动,进一步提高南疆兵地企业在*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参与度。积极争取国家、兵团*策、资金支持,在阿拉尔市打造“中巴纺织服装产业园”以及国家经济开发区工业园。把纺织服装产品及相关轻工产品进行跨境电子平台订单销售,结合“空中丝绸之路”和陆上交通枢纽、物流集散区域中心网络,进行线下交易,实现国际物流循环的大目标。支持建设果品蔬菜出口生产基地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带动和辐射周边区域提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兵地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把阿拉尔市打造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到年,以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为主的区域商贸物流通道全面贯通,国际国内货运立体通道基本畅通,阿拉尔支线机场、铁路全面建成运营。阿拉尔市国际商贸物流园初具规模,一师阿拉尔市成为南疆开放服务经济新增长极,初步搭建起境外进口商品向国内中转分销转运、保税仓储、分拨加工等特殊监管区域场站设施,国内中东部工业商品向中巴经济带和中西亚国家集散分拨中转场站,以及南疆生产加工和农产品物流的快捷通道,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际中转内陆港商货集群区。

第三章深化对口援疆合作

“十四五”时期,援疆工作要更好的服务于*工作总目标,提高*治站位,认真总结经验,坚持问题导向,更好发挥综合效益。援疆工作重点围绕打造“三五九”援疆品牌开展,着力做好干部人才援疆、产业援疆、保障和改善民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教育援疆等五项重点工作。

第一节突出抓好干部人才援疆

立足师市人才能力提升,继续加大干部人才援疆力度,促进智力援疆的实效。精准选派干部人才,优化援疆人才结构,完善人才保障*策,调整援疆人才驻疆时间和频次,建立“帮带提升”工作机制,不断丰富和改进人才引进的方式方法,持续推进“组团式”援疆模式。有针对性地强化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干部人才的选派或任职;进一步加大第一师阿拉尔市干部人才赴浙江培训学习、挂职锻炼的力度,落实“引才强市”理念,着力培养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策把握到位、实践能力强的干部人才队伍。积极推进台州好教师、好学校走进塔里木,发挥“互联网+”和“组团式”教育援疆的优势,全方位支持师市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进一步深化“组团式”医疗和“名医工作室”等援疆模式,让台州好医生、好专家走进塔里木,提升师市医疗队伍专业水平。

第二节务实推进产业援疆

以推进产业援疆为着力点,提升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助力师市打造特色产业优势区,增强“造血”功能,推动师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扶持企业和合作社的农业初加工、精深加工项目,延伸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打造“十城百店2.0版”工程,丰富师市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继续开展“万亩亿元”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提升发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结合“百村千厂”工程,紧抓浙江省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利用对口援疆平台优势,充分发挥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平台优势,重点支持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发展。充分用好用足台阿旅游产业援疆资金,积极开展阿拉尔“西域花开、丝路飘香”等文化旅游节活动,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阿拉尔旅游业高品质建设。

第三节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援疆工作要持续聚焦民生领域,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推进医疗、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的民生项目建设。完善师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支持师市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及救治能力建设提升,进一步打造“组团式医疗援疆”工程,全面提升师市医疗水平。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支持美丽连队建设,进一步强化师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师市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师市社会保障综合服务能力,完善住房、养老、城市治理、应急救援、社会救助等体系建设,开展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设。实施“强基固本双覆盖”工程,在师市连队实现基层组织阵地全覆盖,在重点团镇连队实现“四项活动”服务中心全覆盖。

第四节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以增强“五个认同”和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为根本,以民族交往为基础,加强在生产、生活、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交流,搭建多层次、多领域交流交往平台,创新“三交”活动形式,支持援受双方各族群众多走动,推动*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交融发展。组织开展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青少年学生交往活动,促进台阿两地多所学校友好结对,建设台阿“百校十万‘石榴籽’工程”示范阵地。广泛开展医生教师、文艺工作者、企业家、青少年、退役*人、典型代表、各级劳模等各类群众交流活动。推动“学在浙江,行在师市”行动,着重开展专题式培训、破题式交流;协调推进浙江、台州各部门、各乡镇、各企业、各院校等与师市开展结对,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实现共赢。借助托喀依乡等连队特色文化融合园建设契机,精心打造一批民族团结示范连,全面推进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

第五节扎实推进文化教育援疆

推进文化援疆润疆,构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项目建设,实施“校园文化提升计划”,增强文化认同。支持师市与内地文化艺术团体共建文旅援疆名家工作室研创基地建设,推动文化艺术团体交流互访;加强思想观念引导,支持师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建设及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各类文化场馆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支持师市重点文化旅游区建设。推动浙江省、市红色文化博物馆、纪念馆交流巡展。提升文化软实力,通过拍摄影视作品、宣传片、宣传折页、宣传画册、出版书籍等多种方式形式,宣传三五九旅精神,讲好兵团故事,宣传援疆事迹。坚持从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智力援助相结合,持续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高及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全链式”教育援建模式,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加大援疆资金对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实现师市院校与浙江优质教育资源的积极对接,通过名师送教、跟班学习、师徒结对等多种方式,实施“影子校长”项目,重点培育师市名校长、名教师,建立“浙江-兵团一师职业院校发展联盟”,做强做精师市职业教育,为师市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第四章促进兵地融合发展

坚持“兵地一盘棋”思想,健全兵地融合体制机制,强化兵地发展规划衔接协调,按照兵地交通基础设施“一张网、一张图”规划建设。加强与地方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积极开展兵地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共创等活动,促进兵地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健全兵地联合维稳应急处突机制建设。

第一节健全兵地融合体制机制

创新完善师团与周边地方县市融合发展机制,加大兵地规划的衔接协调,不断创新方式途径,深入推进兵地全方位、高层次融合发展,为加快推进兵地在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共建、文化交流、民族团结进步共建等深度融合创建更多条件。确保兵地双方在“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有效衔接,铁路、公路、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共建共享。

第二节加快推进兵地融合示范区建设

发挥城市联动集群效应,积极与阿克苏地区打造兵地融合环塔里木盆地城镇群,推进阿拉尔市—阿克苏市—库车、阿拉尔市—阿克苏市—阿瓦提城市群建设,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享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参照喀什、霍尔果斯口岸模式,探索在别迭里口岸建立保税区、自由贸易区、兵地融合产业园区。打造四团、乌什县兵地融合示范区,新建(扩建)医院、学校、幼儿园,提升团镇综合承载能力,强化边境团镇基础设施与地方深度融合,建设四团30万头生猪、5万头奶牛、50万头肉牛羊特色养殖小镇,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区,依托四团12连天然沙棘林、冰川、草场资源,完善文旅基础设施建设,与英阿瓦提乡联合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坚持兵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张网、一张图”,加快推进阿克苏至阿拉尔铁路项目、重点公路等互联互通项目建设。推进大石峡枢纽兵团配套工程—上游水库缩库改造工程、和田河阿拉尔市河段防洪治理工程、库玛拉克河阿拉尔市河段防洪治理工程等。

第三节推进兵地社会事业融合发展

发挥兵地教育联席制度机制,推进兵地教育融合,推进师市与地方在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共建共享。办好少数民族区内初中班,积极开展兵地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加大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地方少数民族群众到师市就业创业;深化开展兵地医疗保险互联互通、医疗卫生机构结对共建活动,推进师市医疗机构与地方合作共建“医联体”。

第四节加大与地方干部交流

按照自治区、兵团*委统筹安排做好兵地干部交流,深化干部人才双向交流任职挂职,持续推进干部双向教育培训。加强与阿克苏地区的对接联系,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互将对方干部纳入本方的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相互学习交流,促进兵地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第五节推进兵地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共创

加快推进兵地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共创工作,打造兵地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共创示范点,构建兵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推动形成兵地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坚持开展好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兵地各民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深入开展“五共同一促进”创建活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资金真正惠及兵地群众。

第十一篇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打造先进文化示范区

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治理样板、亚洲文化高地、国际合作典范”的发展目标,全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率先建成先进文化示范区,千方百计做大做强亚洲文化高地“三项”重点,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打造与先进文化示范区相匹配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干好“三件大事”,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一章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力争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持续推进师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把准“一个目标”,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各族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统工程,巩固和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培训,系统宣传正确的*史、屯垦戍边史和兵团发展史,坚持课堂教育、实践教育、体验式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

第二章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围绕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独特的多样性文化资源,抓好中国梦、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重大主题文艺创作力度,生产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实施影视作品示范引导工程建设,推出1-2部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民族团结题材的影视精品力作。加强国家5A级景区、5星级酒店、5C级营地等高水平项目建设;加强重大文旅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建设。培育和扶持一批工作室、合作社等各类特色的文化市场主体,拓展文化消费,激发创客热情,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中心城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连队“文化礼堂”和城市社区文化中心为中心,统筹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改善基层服务中心设施配套。推进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数字化转型,深化“阿拉尔文化云”“阿拉尔文旅”等数字平台建设,推动提升改造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通过以奖代补、搭建平台、数字赋能等方式,推进昆岗文化、西域文化、丝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十二篇巩固改革发展成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着力巩固改革成果,完善*策措施,提升改革水平,推动改革发生“化学反应”。进一步深化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不断巩固成果、完善配套、提升水平;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强化管理权、落实监督权、规范处置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统筹推进财*税收体制、水利体制、电力体制、园区体制以及*法领域、医疗卫生领域、科技领域等重点改革,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夯实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

第一章深化“*”的改革,坚持依法行*

健全和转变“*”的职能,师市全面承接行使自治区、兵团授予的行*职权,确保接得住、用得好、见成效。加强法治教育,培养法治观念,强化依法行*意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深化财*体制改革,推动完善国库管理、税收征管职能,充分发挥财税金融支撑保障作用。以永不懈怠的进取,持续巩固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激发新时代连队、社区“两委”新作为。把基层*组织建设放在师市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谋划和推动,不断提高基层*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以敢于拍板的担当,落好乡村振兴“关键棋”,增强连队发展新动能。支持发展连队经济,依法依规打造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实现团镇与国资国有龙头企业优势互补、多赢互助,确保团镇增效、职工增收、企业盈利。

第二章深化团场综合配套改革

健全和转变团镇“*”的职能。整合团镇公共服务和行*审批职责,打造综合、便民、高效的*务服务平台,强化服务功能。建立师市综合行*执法和团镇管理协调配合机制,使承接的各类授权运行更规范、更有效。严格落实团镇编外人员管理办法和连队、社区“两委”职数和外聘人员的规范管理办法,从严规范使用岗位、职责权限和管理制度。完善团镇财税管理体制。完善税源建设和税收激励机制,加快税源培植,增加财*收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严控团镇*府债务,坚决杜绝*府隐性债务。

健全和履行团镇经济管理职能,完善产城融合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在团镇投资兴业。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制度,在有条件的团镇设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推动发展高效特色农业,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工合作社。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加强团镇和连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团镇学校“师办师管”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依托师域医共体改革,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向团镇下沉,增强团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团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创新和扩大文化供给,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制定实施连队农工用水合作组织建设*策,不断提升连队水利民主自治管理水平。

规范基层*组织领导下的民主管理制度,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连队“两委”班子建设,持续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强团镇和连队一线干部人才培养和人才*策保障。

第三章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聚焦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依据“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强化管理权,落实监督权,规范处置权”的要求,坚持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挥国有企业在优化结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跨师团、跨区域、跨所有制并购重组整合,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特色产业集团。重点推进棉麻公司、供销公司等企业的改革工作,深化与央企和援疆省市等企业的合作,推动企业重组。

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全部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经常性审计制度,提升国有资本审计整改效能。规范国有资产交易程序,防范重大风险。严格执行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制度。大力推进信息化与监管业务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依法监管、精准监管、刚性监管、阳光监管、上下联动的数字化监管格局。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健全企业家培养体系。健全和落实容错纠错机制。

第四章健全完善财*管理体制

按照兵团财*管理体制制度设计,进一步完善师市对团镇的财*管理体制,理顺师市与团镇的收入分配体系,规范财*运行机制,健全财*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力。推进第一师阿拉尔市完善财*收入体系,财*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规范对团镇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财*收入管理,全面履行好财*收入征管职责。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与绩效结果挂钩机制。落实落细财*预算决算的公开工作,并加大财*监督力度,确保财*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落实减税降费*策。健全*府债务管理制度。

第五章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第一节加快推进水利体制改革

健全和转变水利“*”的职能,强化师市、团镇水公益服务职能,推进连队水利民主自治管理。承接行使好水行*职能,建立能够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水利水务管理服务体系。优化水利事业机构设置,完成定向招聘和人员竞争上岗,明确团镇水公益服务职能,指导连队水利民主自治管理。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逐步将农业基本综合灌溉定额内用水价格调整到与周边地方相同或接近水平。完善健全水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加快城市供水价格改革,适时合理调整城市及农村人饮水供水价格,同时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合理收取水资源费。

第二节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健全和完善师市电力管理职能,积极承接兵团授予师市的电力行*职能,配合兵团做好电力统一规划、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售电侧改革等工作,继续完善定向双边交易试点工作,推动形成以园区为重点的局域网市场化运行模式,切实提升电力管理能力和电力市场化运作能力。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同区域同电价。“十四五”期间,谋划建设一批重大电网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千伏输变电站工程、煤改电工程,逐渐破解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与电力基础设施不完善之间的矛盾。积极参与“电力援疆”,加强*府间协议援疆工作力度,争取援疆电量分配向阿拉尔倾斜。

第六章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强化各级**的法治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办事。完善国有、外资、民营等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依法保障公平待遇,依法保护合法杈益。推进*务公开透明,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严格执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全面落实“非禁即入”*策。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落实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府。推行*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大幅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落实减税降费各项*策措施,着力降低物流、用能等费用。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审慎包容监管,提高监管效能,防止任意检查、执法扰民。强化竞争*策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持续深入开展不正当竞争行为治理,形成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纾困惠企*策,“一企一策”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决实际困难,打造安商、亲商、护商、惠商的良好环境。建立完善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发挥引领和督促作用。

第十三篇强基固本打造*建高地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的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强化*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解力、执行力、落实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握方向、谋划全局、科学决策能力。

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坚持常态化识别干部*治素质,确保各级领导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坚持不懈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各族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策把握到位、实践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坚持大抓基层的导向,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确保组织体系高效运转,切实把基层*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切实推动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破除束缚、加油鼓劲。持续转变作风,昂扬奋进、锐意进取,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确保*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得到坚决贯彻执行。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创造性地研究发展中的新情况,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师市以“基层基础建设年”为抓手,完善初心使命半月谈、三五九旅大讲堂等制度,提升干部认知水平,增强干部执行能力。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连队(社区)*组织标准化建设,落实好兵团*委《关于加强连队后备力量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连队干部和后备力量素质提升培训行动计划》,健全基层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着力培养一批连(社区)*组织书记和优秀年轻骨干,注重在基层一线发现、培养、锻炼、使用干部,努力打造新时代兵团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切实夯实基层阵地,激发基层活力。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坚持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更加注重从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方发现、培养、锻炼、使用和提拔干部。畅通基层干部上升通道,激励更多优秀干部在新时代扎根团镇、奉献团镇。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对基层团镇、连队、社区的干部要*治上关心、工作上重视、生活上照顾,让广大干部安心做好基层工作。深入推进*风廉*建设,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成果,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治生态。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明*治纪律,严守*治规矩,确保*令畅通,为加快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十四篇健全机制强化规划实施措施保障

第一章加强*策项目配套

强化*策导向。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策的统筹协调,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积极引导社会资源,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加强产业*策引导,积极落实国家产业*策,制定符合师市实际的产业导向,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研发扶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财税*策引导,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财*预算支出重点用于教育、卫生、科技、就业、社会保障等优先领域。加强投资*策引导,完善投资体制机制,建立与规划任务相匹配的*府投资规模形成机制,确保*府投资优先投向民生和社会事业、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经济社会薄弱环节。

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坚持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发挥重大项目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带动作用,在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社会民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对规划所列的重大项目,特别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基础设施、民生社会项目,*府要组织推动实施,在制定年度计划和财*预算时,落实建设资金,纳入财*预算。对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要制定优惠*策,充分发挥师市各园区、各团镇、商会、协会的招商主体作用开展招商引资,努力营造全员招商的良好氛围。全力打造一批高品质的招商载体,并积极争取与国内发达地区建立“飞地经济”合作关系,努力发挥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地功能。采用多种融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竞争性的产业项目,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府提供服务。

第二章加强统筹协调

强化本规划作为师市总体规划的统领地位,各级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以本规划为依据。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互相支撑、互不冲突,各级各类规划应加强与自治区、兵团规划的衔接,并通过协调会议制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衔接,确保在功能定位、重大生产力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重要资源开发、区域发展等方向上保持一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要依据本规划,合理确定年度发展目标,分年度落实本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第三章加强规划监督

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将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的进展情况向师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进一步扩大*务公开,强化信息引导,形成全社会关心规划、参与实施和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发挥新闻媒体和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健全*府与企业、市民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促进规划实施。

第四章健全考核机制

加快制定并完善有利于师市长治久安和快速发展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本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城的任务,要纳入各级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范围,考核结果要作为各级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和年度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策措施落实情况,加强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研究,推动规划有效实施,并为动态调整和修订规划提供依据。

来源:第一师阿拉尔市人民*府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国民经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