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木舒克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讲述百姓故事见证时代风云
TUhjnbcbe - 2022/11/21 20:05:00

——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

一支劲笔,手握正义之枪;一组镜头,浓缩人间万象。


  11月8日,第22个记者节,如期而至。


  这一年,他们用一篇篇报道、一张张照片、一组组镜头讲述百姓故事,触摸时代脉搏,倾听人民声音。“走进乡村看小康”报道昂扬奋进,*史学习教育系列报道精彩纷呈,战“疫”报道凝心聚力,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报道深入人心……


  今天,本报特别推出记者节专刊,多名长期奋战在新闻采编一线的编辑、记者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分享个人职业感悟。


  今天,让我们调转镜头,聆听他们的执着与坚守。

我行印初心我笔书感动

■张桂萍全媒体记者


  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记者如何跃然纸上,让读者感受其温度;


  一副恢宏城市建设画卷,摄像师如何通过镜头呈现;


  一条理论性很强的时*稿,播音员如何字正腔圆将其透彻地告诉荧屏前的听众;


  ……


  从事新闻工作17年间,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从街头巷尾到大型会场,从沙漠深处到水库下游……我用行动践行初心,用笔书写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各行各业的感动。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做一名*的新闻宣传工作者,一定要有“勤”的精神。


  眼勤、口勤、手勤、腿勤。在新闻行业有一句话说,“记者的脚下沾满泥土,笔下留有芬芳”。年春节前夕,我和同事策划采访报道一条各族人民喜迎春节的新闻。当时联系四十四团五连一名年近50岁的居民,她家当天炸馓子,作为春节期间去朋友家拜年的礼物。简单交流后,摄像记者开始拍摄视频,我就在她家院落、房间随意看看:非常流行的装修风格,最抢眼的是家里一整排衣柜。突然,我发现床头有一个一米见方的木头大箱子,斑驳的油漆足以见证它年代的久远。这么整洁的屋里为什么会有如此破旧的木箱?经询问得知,这是她二十多年前出嫁时,母亲给她的唯一嫁妆。


  沐浴着*的好*策,这户居民看病有医保,孩子上学到高中都是免费。而她也在家门口的卫星工厂做缝纫女工,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不但改善了家里的经济收入,自身也有了更多的自信。


  我和同事回去后经过策划拍摄制作了新闻《缝纫巧“古丽”家门口进厂当工人》,这条新闻在兵团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后收到很好反响,被评为自治区第二十七届*新闻奖广播消息一等奖。


  保持对新闻工作的高度负责是勤。新闻是易碎品,新闻工作者就是在争分夺秒中保持新闻的新鲜。我给自己定了个要求,当天采访的新闻必须当天完成文稿、照片筛选及视频素材剪辑。写稿子就好像厨师做菜,头一天买好的菜没做,第二天放蔫了,厨艺再高的厨师也难有回春之力。而且,新闻记者工作具有不确定性,也许第二天又有新的选题、突发事件等,不允许积压新闻。

采访,永远在路上

■刘杰全媒体记者(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


  不知不觉,这已是我进入新闻行业的第二个年头。感叹时光匆匆,接触“记者”这个身份仿佛还在昨天;感恩所有遇见,因为“采访”给我平凡的生活增添许多美好。


  记得与“记者”身份初相遇时,刚从学校毕业,话筒、摄像机对我而言都是陌生的,手中习以为常的笔好像因为这个身份也变得不一般。好在,我有一群记者老师。跟着他们出去,我总会携带一个包,里面有笔、话筒、笔记本及相机,他们告诉我这是“吃饭”的工具,一样也不许落下。去采访的路是多变的,企业、沙漠、基层连队、高山……不知下一秒会出现在哪里,会有何种情况发生,但记者的脚步从未停下。采访的新闻从策划、拍摄、写稿、编辑等流程,每一步都认真完成,既是对自己负责,亦是对社会负责。


  逐渐地,我开始独立策划新闻采访。一次次的采访对我而言都是新鲜充满挑战的。采访前查找相关资料,充实采访内容。采访过程中,随时都有超出自己预料范围内的情况发生,每次结束后的总结都为下一次做得更好打下基础。采访对象是多元的,医生、教师、警察、连队职工群众等,采访完不同职业的人,对他们的工作也多了一份理解,更能用一颗同理心待人。


  印象最深的是连队一名少数民族群众与连长的故事。连长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很熟悉,一名群众家中发生一些变故,连长拎着米面油去看望他。见面时,双方紧握双手,相对无言、饱含热泪,连长轻轻拍着这名职工的肩膀,仿佛在安慰:生活有他。他是如何做到让群众如此信任的呢?是日复一日关心职工群众的生活,帮助他们解难题、谋幸福,24小时为他们贴心服务换来的。


  基层的故事是有温度的,如何让更多人看见这种温度?


  我也时常问自己,干这一行,初心是什么?不久前“时代风尚——中国文艺志愿者崇德尚艺特别节目”上一句话点醒了我:“爱国爱民,崇德尚艺,文艺要为了人民。”身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志存高远,与时代同步伐,脚下踏着泥土,心里装着人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基层,讲好故事,为人民发声。


  这是我过的第二个记者节。我将不忘初心,牢记责任与担当,继续用热爱与手中的笔写好故事。心擎火炬,采访,永远在路上。

这座城市,见证我的成长

■赵成伟全媒体记者


  今天是记者节。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里,有的人还在新闻现场忙碌,有的人在奔赴一线的路上。在路上,跑出最美的姿态,是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


  记者是坚守希望的职业。我们写稿件,将希望和期待、承诺和信心播种到职工群众心中,用智慧,把真相告诉更多人。为一个热线投诉、一条新闻线索,我们奔走在路上,用手中的镜头和笔,记录新闻、呈现真相。


  记者是关照社会的职业,自带温度和暖色。我们行走世间,体察时代的流转和变迁。曾经在我的想象中,记者是在大荧幕上侃侃而谈、在各大新闻事件中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的职业。但是从我刚加入新闻行业的那一刻起,我的老师告诉我,新闻记者是一个很辛苦、很累的工作,让我做好吃苦、奋斗的准备。加入融媒行业两年,我收获很多:第一次提出想法,得到被认可的喜悦;第一次写新闻稿的慌乱、兴奋,再到跟着大家不断学习写作的手法、技巧、采集、构思、表述……这座城市,见证着我的成长。


  无论酷暑寒冬、艰难困苦,我们依然脚踏实地,不自满不懈怠,怀着真心,站在时代前沿,触摸时代脉搏,倾听人民的声音,走笔世象万千。

把新闻做好就是庆祝节日最好的方式

■张燕电视编辑


  今天是记者节。无数新闻工作者仍像往常一样忙碌在采访路上、演播厅里、编辑案头。


  对奋战在一线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无论是深入采写一线或是奋笔在编辑案头,都始终坚守着那份热爱,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忠实地履行职责,书写着对*和人民的忠诚。


  今年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11年,从一名日渐成熟的记者到现在的新闻编辑,一路走来有辛酸、有成长,更多的是历练和收获。对我来说,这11年是不平凡的,我亲历了城市建设,见证城市的变化。一直以来,我用手中的笔和摄像机记录着城市的点点滴滴,也抒写着自己的人生。


  还记得第一次写稿的慌张、第一次用摄像机的胆怯、第一次在冬天早晨五六点起床和同事一起采访拾花工的辛苦……许多个第一次成就了如今的我。这一路很平凡,但很充实,我想这大概就是热爱。前不久湖南广播电视台金鹰卫视制片人陈昔禅老师在授课时讲到,“你只有热爱一件事情,你才能把它做好”。让我感触很深。的确,你得真正热爱一件事情,把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才会有所成就,你的付出也就有了价值。生活如此,工作亦是这样。


  身处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将继续凝心聚力坚定前行,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新时代伟大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天,对于我来说,把新闻做好,就是我们庆祝节日的最好方式。让我们在这个特殊而又平常的日子里,为永远在路上的新闻工作者祝福。

为心中的那份热爱

■艾山江·达吾提报纸编辑


  编辑翻译校对是一个相对枯燥乏味的工作。记者可以见证重大活动、目击突发事件、踏遍祖国大地、跟时代先锋交流……编辑则必须整天坐在办公室,在辞海里游走,往往因为想不起来某一个词、某一个字而抓狂。同样,因为找到某一个词、某一个字而乐此不疲。


  “为他人做嫁衣”是一个编辑的本份。读者看到的那些好的作品,背后都离不开编辑的默默付出,不知道他们为此费了多少心思,查阅了多少资料。


  我从小热爱写作,因为心中的那份热爱,大学毕业后,我毅然选择编辑职业,考入叶尔羌报社,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编辑工作有其固有的原则,但是没有通用模板,因此,一篇稿件有无限的改进空间,也有多个版本,这就给编辑提出了极高要求。


  十多年间,我坚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武装自己的头脑,从一名干劲十足、满腔热血的年轻编辑,成长为一名谦虚谨慎、重视细节的新闻把关人员。


  今天是我们的节日。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衷心祝愿我们的新闻事业永远闪闪发光,祝广大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

很累,但是热爱

■冯步婷通讯员


  当下的南疆美丽又温暖。晴空下的金胡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飘着深秋的味道、跳着初冬的舞蹈。


  从事新闻工作七年有余,从没有像此刻这般静静回味我所走过的路程,在这条路上遇到的人、发生的事,都记忆犹新。回想起刚参加工作的我,没什么经验,忙碌充实的同时,也有过浮躁和迷惘。好在遇见的是一群温暖友爱的同事。第一次跟前辈出去采访,感受到被照顾的温暖;第一次提出想法,得到认可的喜悦;第一次写新闻稿,跟着大家不断学习写作的手法、技巧、采集、构思、表述;第一次新闻拍摄,不断地去摸索色彩、构图、角度、静态、动态,直到能够独立完成采访,身边的人给予了太多帮助。渐渐地,我越来越爱这个职业。


  风里雨里节日里,团里连里田野里,记者是一个永远的行路者,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很累,但是热爱。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我满怀热忱,一直在路上,用脚步丈量团场的厚度,用笔杆记录团场的改革发展,用镜头见证团场的日新月异。


  破旧土坯房的倒下、砖混农家小院的建成、扶贫干部走家串户的身影、职工群众摆脱贫困后的喜悦……数不清的人物、事件、景色都曾呈现在我的镜头和笔尖下。七年时间,我见证了团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属于团场的故事应该被记录,被更多人看到。


  每次出门采访,我总能收获感动和惊喜。在年长的维吾尔族夫妇家中,他们会亲切叫我“丫头”;在果味飘香的水果摊前,摊主会让我随意品尝……这些看似很普通的举动,却让我倍感亲切,所以跟他们交流起来,毫无压力。我没有把他们当作我的采访对象,更像是我特别想认识的朋友。我知道,只有我们彼此心贴心,才能倾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他们信任我,给我讲述他们的故事,这份信任是爱的传递,是善的汇聚。正是这份信任,我们的社会才有了精神温度和道德高度。


  我会牢记自己是一名记者,永远饱含对*和人民的真情,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信任与期待中成长

■聂叶通讯员


  一路走来,在信任与期待中,我的人生道路越发清晰。


  大学毕业后,我瞒着所有人成为一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学习社会学的我被分到四十五团前海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这个偶然的安排于我而言像是命运的选择,我一直踌躇不定的人生方向突然出现了一个大写标红的指示箭头。从未摸过摄像机的我开始扛着机子到处跑,从没写过新闻稿的我坐在电脑前一头雾水,不会剪辑的我看着几台编辑机眼花缭乱。


  还记得我第一次一个人独自出任务的场景。那天师市领导来团里调研,台里人手不足,我无奈地扛着摄像机就去了。到现场开机时才发现摄像机没有装储存卡,慌不择路的我只好掏出手机假装拍照,没有完成摄像任务。回程时,我垂头丧气,觉得这次肯定免不了一顿痛批,没想到的是,我的导师和同事不仅一直安慰我,还说了许多他们初次出任务时出过的糗事,“小聂已经很棒啦”“我们都相信你以后一定能做得更好”……在一片和谐声中,我既羞愧又感动。


  第一次与采访对象交流时,我结结巴巴、面红耳赤,整场采访充斥着尴尬。手忙脚乱地完成访谈后,我提议请采访对象喝杯奶茶,在简单的闲聊中,我方才获得很多有用信息。


  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投稿被采用时,我兴奋极了,忍不住截图发到朋友圈炫耀,那篇稿件让我与妈妈因为来*而降至冰点的母女关系有了回暖。她第一次在我的朋友圈留言,还是一贯有些严厉的口吻:“继续努力,不要骄傲。”那天晚上,我给她打了来疆的第一通电话,兴奋地跟她汇报我的生活和工作,看了哪些风景,采访了什么人……


  为了能成为妈妈期待的样子,我一有空就自己折腾照相机和摄像机,翻来覆去找角度、想构图;一遍遍看新闻课件学习专业知识,不停地看报纸模仿写作手法和技巧,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讲述百姓故事见证时代风云